新疆政法学院“民族团结青春行,石榴花开心连心”三下乡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8 17: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语   阅读 5.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唐语)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5年7月5日-7月12日“民族团结青春行,石榴花开心连心”团队来到了布拉克苏乡阔纳霍伊拉(5)村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前期深入调研与团队研讨,以及7月5日团队在村委会与村两委和村民进行的座谈,本次民族团结实践活动精准聚焦布拉克苏乡阔纳霍伊拉(5)村实际需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核心目标,精心策划并制定了涵盖民族团结、产业赋能、教育帮扶、文化润疆四大模块的实践方案。团队成员将深入农户、企业、学校一线,通过升旗宣讲、民情调研、共绘“石榴籽”长卷、国语教学、文艺汇演等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切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屯垦历教育润童心

7月5日至8日,团队组织了课后辅导班展教育帮扶行动,成员以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为教材,通过老照片、史料及口述故事,向孩子们生动还原戈壁荒原变绿洲的奋斗史诗。从“双手掘出第一口井”的坚韧,到“宁可累死也不撤退”的戍边信念,兵团精神化为孩子们可触可感的成长养分。课业辅导环节,精选多民族共建边疆的真实案例——汉族技术员传授种植技术、哈萨克族牧民守护邻里羊群等故事,让抽象的“团结”具象为生活里的互助温情,引导孩子们在知行合一中深植民族团结意识。

二、旗映村头聚同心

7月7日清晨,团队阔纳霍伊拉(5)村庄重参与升国旗仪式,并面向村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以案例分享深化民族团结共识。宣讲后,成员深入农户开展“零距离”访谈,聚焦惠民政策落地实效与村民需求,精准掌握民情,为深化服务、解决实际困难锚定方向。

三、边疆三厂石榴情

7月8日团队以走访当地三家特色产业(康泉面粉厂、感恩的心榨油厂、小龙虾养殖场)为契机,在田野与工厂中感悟乡村发展的蓬勃脉动。一日的调研,从面粉厂的稳扎稳打,到榨油厂的品质坚守,再到养殖基地的创新探索,既看到了国家政策的精准落地,也触摸到乡村产业的发展痛点。这份调研收获,让团队更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实践意义——唯有心手相牵,方能让乡村振兴的石榴花在边疆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

四、巴扎播撒团结籽

7月9日团队来到巴扎集市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现场,员通过现场答团队成员通过现场答疑疑、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宣传政府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各族群众尊重民族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多样性。同时,团队成员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政府的政策理论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的方式传递到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大家热情互动,共同喊出“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响亮口号,村民们积极参与,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五、舞台汇演扣团结

本次民族团结“三下乡”活动以一场特殊的文艺汇演圆满收尾。7月12日,团队邀请乡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及村支部书记共同观看演出。汇演中,团队成员与维吾尔族小朋友携手呈现精心编排的节目:孩子们在排练中学习民族团结主题歌曲、舞蹈与朗诵,通过反复磨合领悟到不同民族相处需包容协作,生疏的伙伴逐渐成为亲近的朋友。当舞台上各族成员手拉手跳起集体舞,齐唱歌曲时,台下乡亲们的欢呼声让跨越民族的情谊化为可感的力量。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民族团结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生活中互助的温暖瞬间——这些体验如种子般种下对不同民族伙伴的接纳与珍视,使他们从参与者蜕变为践行者。正如总书记强调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关乎民族未来。此次汇演以艺术为载体,引导孩子们在勤学、协作、明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籽籽同心”的信念扎根心灵,成为他们勇担时代责任、贡献复兴力量的成长基石。

未来将始终以“有形之策”传递温度、以“有感之举”凝聚共识。让每一次握手相牵、每一场同心共舞,都汇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壮阔江河。青春聚力,石榴满枝;山河同脉,华夏同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语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