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共话资助实践,共促青春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18 10: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阮祺彬   阅读 81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 年 7 月 8 日,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一行七人怀揣着对基层的热忱与探索的初心,奔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九峰镇,为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开启了一场以“共话资助实践 共促青春成长”为主题的实践之旅。

图为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成员与九峰镇党委副书记王波、团委书记刘博文见面交流会。 通讯员 肖婧 摄

踏暑访千家——政策入心田,枝叶总关情

在何家寨村的走访实践中,实践团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成片的猕猴桃园与新建的电商中心展现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而新旧交融的民居则诉说着乡村的时代变迁。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挨家走访,既感受到留守老人孩童对政策的渴求,也看到比亚迪工厂带来的新机遇,更深刻体会到青年学子在连接国家政策与乡村需求中的桥梁作用。何家寨的炊烟与暮色中,实践团不仅读懂了产业兴旺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更坚定了将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宣传政策。通讯员 阮祺彬 摄

童梦织光时——折纸载理想,春风育新苗

在何家寨村,实践团与村里的孩子们展开了一场温暖的心灵对话。图书室里,实践团成员们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将复杂的数学题化作生动故事;手工活动中,橡皮泥和彩纸变成了承载梦想的载体,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畅想着成为医生、警察、宇航员的未来。

图为实践团成员同孩子们做手工。通讯员 阮祺彬 摄

透过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实践团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这些怀揣理想的少年,终将成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生力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教育扶智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辅导孩子。通讯员 阮祺彬 摄

沃野绘新图——产居双蝶变,学思践振兴

在何家寨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逐光筑梦"实践团见证了新时代农村的华丽蜕变:鳞次栉比的新民居取代了老旧房屋,特色农家乐与配套公寓激活了乡村业态,比亚迪工厂的落户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梁书记"以村民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的承诺正在变为现实——从人居环境改善到产业转型升级,从物质生活提升到精神面貌改变,这个传统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实践团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既需要政策引领和产业支撑,更离不开终身学习的精神和代代相传的奋斗,而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学子应当肩负的使命。带着这份感悟,队员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同驻村书记梁书记行走交谈。通讯员 杜依依 摄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大地是最厚的教材。青年的成长从不止于书本,更在于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服务人民。带着在基层收获的感悟与力量,把实践中汲取的智慧转化为奋进的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用青春之力回应乡村的期待,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图为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在何家寨村村委会合照。

在整个实践过程,西安文理学院“逐光筑梦”实践团的成员们深深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也看到了希望和机遇。乡村振兴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宏大叙事,更是每个乡村、每位农民的切身利益所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有责任、有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每个成员都期待将这次实践的成果转化为持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共绘美丽乡村的新画卷。实践虽已落幕,但乡村振兴的征程永远在路上。带着这份初心与梦想,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阮祺彬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