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群年轻的身影奔走在在溆浦县深子湖镇让家溪村让家溪学校的各个教室之间,他们是来自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5萤火虫计划”青春筑梦支教团的志愿者。秉承着“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中南理念,志愿者们开启了为期12天的支教活动。
在支教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志愿者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地学校数学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孩子们缺乏优质的数学教育,对数学学科也缺乏兴趣。针对当地数学教育的一系列问题,志愿者分初中和小学两部分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数学课程,誓要改变当地的教学现状,彰显中南大学数统学子“经世致用”的担当。
(图为志愿者在询问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
在初中学生的数学课上,来自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志愿者燕炳京从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入手,讲解了中世纪以前的数学史话。在讲解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数学发展历史时,志愿者着重讲解了古中国对人类数学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带孩子们了解了我国数学发展的璀璨历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文化自信。
随后,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人类数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并讲解了欧拉,高斯等站在人类数学金字塔顶端的数学家的趣味故事。经过对数学史的讲解,支教团成功地激发了初中学生们的数学兴趣,学生们对数学有了更多元化的认识,对数学家充满了崇拜之情。
(图为志愿者在给九年级学生上数学史课)
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之后,志愿者们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对中学数学知识的讲解。
在九年级的数学课上,志愿者燕炳京从几何直观的角度入手,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娓娓道来,而后志愿者讲解了公式法,详细分析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个数和系数的关系,并且借此引出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同学们认真学习,精神集中,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八年级的数学课上,来自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志愿者李祥菲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祥菲老师通过在黑板绘制数轴,生动阐释各类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及绝对值概念。结合精心设计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巧妙运用生活比喻,让抽象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课后,不少学生表示,通过这堂课对数轴与绝对值有了更清晰深刻的理解。
(图为认真听讲数学课的让家溪学校学生)
在小学学生的数学课上,志愿者从数独课和数字小游戏课等趣味数学课入手来进行数学学科的启蒙教育。
来自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志愿者肖莎首先讲解了数独的规则,随后在小练习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上黑板答题做数独,这份积极性让老师深受感动。之后举办了数独挑战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孩子们都认真的完成了数独,最后的成绩令老师们感到耀眼,有两位同学拿了满分,很大一部分同学都能上90分。
在数字小游戏课上,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游戏:两人一组,每人每次只能说一至两个数字,谁先说到20谁就获胜。同学们自由组队进行游戏后,志愿者赵丽丽为孩子们揭示了游戏背后的数字逻辑。
(图为小学数独课上积极站上讲台答题的孩子)
经过小学组一系列趣味数学课的教学,这些在山村里长大,从小缺乏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孩子们领悟到了数字的韵味,感悟到了这份独属于数学的温度。志愿者们课后纷纷反映孩子们有很大进步,感觉自己在低年级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对数学世界向往的种子。
(图为被志愿者批改过的孩子们数独挑战赛的卷子)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鼓励所有让家溪学校的孩子们不要畏惧数学,要直面它,战胜它,通过勤奋的练习和深度的思考去克服数学难题,提高数学成绩。
同时志愿者们也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只是数学成绩的提高,更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家身上“认死理,下笨功夫,不惜花费一生的精力来研究绝大多数人看起来无用的学问”的伟大崇高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希望孩子们今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像人类数学史上群星闪耀的数学家一样对自己的事业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着。
(图为中南大学“2025萤火虫计划”青春筑梦支教团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东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