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关爱乡村儿童全面发展,在 “小手炉” 学风涵养工作室、“小手炉” 辅导员学雷锋育人实践工作室指导下,重电 “小手炉” 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3日走进荣昌区安富街道兴发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以“童心共筑石榴梦,团结之花绽笑容”为主题的游园会活动。本次活动巧妙融合了非遗手工创作、传统民俗游戏与普通话推广实践,通过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多元体验,让乡村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深度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增进民族团结情感,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精心筹备,筑牢活动基石
活动筹备阶段,“小手炉”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们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的团队协作。他们早早抵达现场,认真整理场地,精心规划布局。队员们分工合作,搬运、摆放桌椅,科学划分出非遗手工区、民俗游戏区、绘画区以及推普互动区等不同功能区,确保活动流程顺畅高效。物料准备同样周到细致:中国结的红绳、五彩扭扭棒等手工材料分类整齐摆放;投壶箭矢、滚铁环、弹珠场地、乒乓四子棋等游戏道具经过反复检查调试,保障安全与趣味。扎实的前期工作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员将多余的凳子搬出室外。莫钞钞 供图
指尖传承,非遗绽放童趣
非遗手工体验区成为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乐园。在中国结编织区,志愿者化身“小老师”,耐心地手把手指导。孩子们全神贯注,灵巧的小手缠绕、打结,鲜艳的红绳在指尖飞舞,逐渐变成一个个象征团圆吉祥的盘长结。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孩子们脸上满是自豪。扭扭棒创作区则充满奇思妙想,孩子们自由发挥,将彩色的扭扭棒弯折组合,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的花朵、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诞生了,传统美学与童真创意在这里完美碰撞。绘画区同样热闹,孩子们用画笔描绘“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主题,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庭场景跃然纸上,用艺术表达着内心的情感。图为小朋友们正在将扭扭棒折成形态各异的花朵。代星昱 供图
游戏竞技,推普寓教于乐
将民俗游戏与普通话推广相结合,是本次活动的一大创新亮点。投壶区前,孩子们屏息凝神,瞄准投掷,每一次尝试都引来伙伴们的加油声;滚铁环赛道上,铁环在孩子们手中灵活滚动;打弹珠考验耐心与技巧,乒乓四子棋则充满策略趣味,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最受欢迎的要数绕口令挑战区。志愿者们准备了《四和十》等经典绕口令。孩子们兴致勃勃,在志愿者的示范鼓励下,一遍遍练习“扁担长,板凳宽”等趣味语句。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逐渐流畅,孩子们的发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信心也随之增强。
图为小朋友正在进行绕口令挑战,在趣味中提升语言能力。任梓华 供图
集章激励,深化育人成效
本次游园会创新性地采用了“集章打卡”的激励机制。孩子们手持精美的活动卡片,每成功参与并完成一项非遗手工、民俗游戏或推普挑战,即可获得一枚代表该区域特色的印章。集满印章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前往兑奖区,换取由实践团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兑奖并非终点,而是交流的起点。志愿者们借此契机,与孩子们进行简短而温馨的交流,引导他们分享参与活动的收获、最喜欢的环节以及制作手工艺品或玩游戏时的感受。这一环节有效深化了孩子们的文化体验印象,将民族团结、文化自信的种子通过实践和分享,更加牢固地厚植于心田,使活动的育人成效得到自然延伸和升华。
图为小朋友在兑奖后与实践团队员合影留念。莫钞钞 供图
定格温暖,践行青春担当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化身温暖的“摄影师”,为每一位参与的孩子拍摄单人纪念照。镜头前,孩子们头戴自己亲手制作的扭扭棒花朵或小动物头饰,手持印有“石榴花开,籽籽连心”主题的精美KT板。他们绽放着纯真的笑容,或摆出活泼可爱的姿势。KT板上鲜艳的石榴图案与孩子们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内涵。拍摄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没有片刻休息,立刻投入收尾工作,认真整理物料道具,细致清扫场地,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实践团队员为小朋友们拍摄纪念照。莫钞钞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员与托管班小朋友活动合影。姜哲 供图
此次“小手炉”乡村振兴实践团精心打造的游园会,以寓教于乐、动静结合的方式,成功搭建了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知识与趣味的桥梁。孩子们在亲手体验非遗技艺中触摸到中华文化的温度,在欢乐的民俗游戏中增进了协作与友谊,在趣味推普挑战中提升了普通话的应用能力。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浸润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未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小手炉”乡村振兴实践团将继续深入乡村,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实践内涵,用青春的智慧和力量,持续书写文化润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为乡村文化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莫钞钞 陶琰歆 姜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莫钞钞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