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人工影响天气学院)“气象防灾减灾中国行”乐山队走进乐山市气象局,开展气象知识及防灾减灾专题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防灾,知识守护安全”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实地观摩、互动演练等丰富形式展开。在专家讲座环节,乐山市气象局业务骨干围绕本地常见气象灾害特征、监测预警技术及应急防御措施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解,结合典型案例剖析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实地观摩中,队员们走进气象观测站、预报预警中心,近距离了解气象数据采集、分析及预警信息发布的全流程;互动演练则模拟了暴雨、雷电等突发气象灾害场景,队员与气象工作人员协同完成应急响应处置,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此次专题学习活动,不仅为高校学子搭建了接触气象业务一线的平台,更深化了高校与地方气象部门的合作联动,为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应用、提升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注入了新动能。
专家授课:深化理论认知,筑牢防灾根基
活动伊始,乐山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明率先带来了题为《气象灾害预警与科学防御》的专题报告。作为深耕气象领域多年的专家,张明老师结合乐山地区“多山多水、气候复杂”的地理气候特征,系统梳理了当地暴雨、洪涝、雷电、高温等常见气象灾害的历史发生规律与分布特点。报告中,张明老师用通俗的语言解析了各类灾害的形成机理——从暖湿气流与地形抬升引发的持续性暴雨,到强对流天气催生的突发性雷电,再到盆地地形导致的高温热浪,每一项分析都辅以详实的数据图表和卫星云图动态演示。针对公众最为关注的预警信号识别,张明逐一讲解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预警的划分标准,以及不同预警级别下应采取的应急避险措施,例如橙色暴雨预警发布后需立即停止户外作业、转移低洼地带群众等。“气象灾害防御不仅依赖技术手段,更需要公众具备基本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张明老师在报告中着重强调。他以2023年乐山“8·18”特大暴雨事件为典型案例,通过时间轴还原了灾害从预警发布到应急响应的全过程:当时气象部门提前48小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前24小时升级为黄色预警,最终在灾害发生前6小时启动橙色预警并联动应急部门转移群众1.2万人,正是科学预警与及时防御相结合,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这一案例让在场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每一次精准预警的背后,都是技术支撑与全民参与的协同作用。报告结束后,队员们围绕“如何提高农村地区预警信息覆盖率”“山区雷电灾害的针对性防御措施”等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实地观摩:科技支撑防灾,智慧气象显成效
在专题报告结束后,乐山队的同学们在乐山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乐山市气象预警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库及气象数据处理平台,近距离感受气象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走进气象预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滚动着雷达回波图、卫星云图、气温湿度曲线等各类气象数据,工作人员正紧盯屏幕分析天气变化趋势。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运算,再到预警信息生成,一套完整的气象监测预警流程清晰展现在师生眼前,让大家直观体会到现代气象科技的精准性与高效性。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库,高炮、火箭发射架等作业设备整齐排列,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各类装备的性能参数与操作规范。“过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多依赖经验判断;如今,依托智能指挥系统和数值预报模型,我们能精准测算云层厚度、温度、含水量等关键参数,大大提高了增雨防雹作业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工作人员一边操作模拟指挥系统演示作业流程,一边向师生们讲解技术升级带来的变化。随后,队员们来到气象数据处理平台,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操作便携式自动气象站,体验气温、气压、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实时采集、传输与分析过程。实地参观环节通过“直观展示+动手实践”的方式,让我们对气象业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将专业知识应用于防灾减灾实践奠定了基础。
校地合作:共筑防灾防线,探索长效机制
活动期间,乐山市气象局对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师生给予了细致周到的支持与帮助。气象局负责人鼓励同学们牢记“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通过实践锤炼本领,力争成为气象行业的中坚力量,为气象事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并将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等领域进一步合作,携手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摇篮,地方是实践应用的主战场。”乐山市气象局闫燕在座谈会上表示,希望以此次活动为纽带,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平台,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惠及防灾减灾一线。据介绍,双方计划未来组织学生定期到气象局开展实习实践,并联合开展山区气象灾害防御专项调研,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筑牢基层防灾减灾防线。
满载收获踏归程 青春聚力赋防灾
夕阳西下,带着满满的学习收获,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防灾减灾中国行”乐山队踏上归程。队长邱海光在总结会上感慨道:“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气象工作者的每一份数据、每一次预警,都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全。作为人工影响天气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扛起责任,用所学守护生命。”据悉,“气象防灾减灾中国行”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响应国家防灾减灾号召打造的品牌实践活动,目前已深入四川、云南等地10余个市县。2025年暑期,该校共组建23支实践队伍奔赴各地,累计开展防灾减灾培训超500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2万份,以青春力量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从课堂理论到田野实践,从知识学习到责任传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子用脚步丈量防灾使命,用专业传递安全信念。在气候变化加剧的当下,这样的实践不仅是一次成长历练,更是对守护生命安全的郑重承诺。正如乐山市气象局电子屏上滚动的标语——“防灾减灾,你我同行”,这场跨越校园与社会的联动,正汇聚起更多守护生命安全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凌霄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