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5日讯( 曾钰峰、张子奇、徐美艳、李嘉怡、李闻闻、邓宇、张炜、周水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5年7月13日,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耕心向党,筑梦青春”实践团走进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为期一周的“师者育芽暖·耕读知稼苦·赤心循迹悟·文脉溯源长”主题实践活动,为当地儿童与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新时代青年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影
楷模映心催奋进 光影铸魂悟初心
实践团抵达实践中心先进人物事迹宣传栏,学习于都好人馆和于都劳动模范典型人物事迹。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成员们驻足细听楷模事迹,感悟他们或英勇无畏、或敬业奉献、或助人为乐的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激励着大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楷模为指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实践团成员在实践中心大厅,与现场的儿童一同观看《金色的鱼钩》等经典红色影片。观影过程中,指导老师抓住精彩片段与关键情节,亲切地与儿童开展观看体会交流,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影片所展示的长征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深刻内涵,让红色文化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在实践中心二楼的电影放映大厅,实践团成员与儿童们共同欣赏《阳光照耀青春里》等充满青春活力与正能量的影片,影片中青春奋斗的旋律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进一步激发了实践团成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于都好人馆和于都劳动模范典型人物事迹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儿童一起观看红色影片
奇趣科普探新知 安全“童”行筑屏障
实践团联合共青团于都县委、于都县青年学子联合会在长征源大讲堂开展科普与安全教育活动。在“看云识天气”科普讲堂上,成员们以“领学+互动提问”的教学模式,向儿童讲解云的形成、种类及预测天气技巧,激发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在安全教育环节,成员们结合真实案例和动画展示,开展“珍爱生命,防范溺水”微课堂活动,深入浅出地向儿童传授防溺水知识,内容涵盖如何识别危险水域、遇到溺水情况如何正确呼救与施救等常识与技能。在理论知识讲述完之后,实践团联合长征救援队开展心肺复苏及AED使用的现场教学活动,现场邀请儿童代表进行体验式学习。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踊跃参与。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趣味十足的互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切实掌握急救技能,构建起防溺水的“安全墙”。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科普与安全教育活动
图为小朋友现场互动参与心肺复苏演练
图为“科普与安全教育”课堂合影
乒乓承情传暖意 乐武双辉映笑颜
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实践中心负一楼的活动大厅上,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社区老人的活动。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们兵分两路,一部分成员与老人们展开了热烈友好的乒乓球交流,跳动飞跃的乒乓球传递着青春的活力与长者的从容。双方在你来我往的击球中,不仅切磋了球技,更是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而另一部分成员虚心向老人们学习太极拳,在一招一式中感受其哲学内涵,体会着太极拳刚柔相济、行云流水的魅力,也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纽带。最后,大家共同欣赏了老人们的乐器演奏,现场充满温馨与祥和。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实际行动传递了温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人打乒乓球场景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老人学习太极拳招式场景
此次在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心之旅。实践团成员们以楷模事迹为指引,用红色影片润泽心灵,开展科普与安全教育,关爱社区老人,将温暖与关怀送至当地居民心间,让红色精神在于都大地绽放新活力。展望未来,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征程中以青春之力书写新时代篇章,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撰文 | 曾钰峰、张子奇、徐美艳、李嘉怡、李闻闻
图片 | 邓宇、张炜、周水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万心怡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