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真名、真名、真名)
为深入贯彻国家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响应 “三下乡” 社会实践号召,2025 年 7 月 10 日上午,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耕心向党,筑梦青春” 研究生实践团赴江西南特丰收拖拉机有限公司,实地参观学习农业机械的研发与制造流程,近距离领略现代农业装备的科技魅力。
图为公司工作人员与实践团成员合影
聆听讲解,细看农机研发的技术亮点
在企业的技术展示厅内,实践团成员围站在农机研发成果展板前,认真聆听讲解员细说农机研发的技术亮点。讲解员指着一台油菜播种施肥一体机的模型,娓娓道来:“这款一体机的研发融入了多项创新技术。”随后,讲解员又指向一旁的播种机研发图纸,进一步介绍:“在播种精度方面,我们突破了传统机械的局限,通过北斗定位系统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协同,让播种行距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株距调节响应速度提升了30%,这意味着每亩地能节省5%的种子用量。”实践团成员们一边专注倾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不时举手提问。当问到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时,讲解员就指着旁边的割捆机笑着说:“我们经过上百次图纸构画,才找到合适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提高农机的工作效率和降低损失率。” 这场细致的讲解,让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农机研发背后的技术突破,也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在农业机械领域的生动实践。
图为技术员给实践团成员讲解油菜播种施肥一体机
零距接触,细品农机部件的科技脉动
在现代化生产车间的成品展示区,“耕心向党,筑梦青春”研究生实践团的成员们获得了难得的契机,得以真正零距离地接触并探究各类农机的核心部件。成员们俯身凑近一台割捆机的收割机构——那仿佛巨兽利齿般排列的锋利刀片、精密咬合的传动齿轮,以及承载力量的坚固轴承,共同构成了这台高效机器的“心脏”。 有成员小心翼翼地伸出指尖,沿着经过无数次精密打磨的金属表面轻轻滑过,冰冷的触感下,是难以言喻的光滑与严丝合缝的工整。 指尖传来的不仅是金属的质感,更清晰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工业精度,仿佛能触摸到那隐藏在纹理之下、驱动庞然大物高效运转的科技灵魂。每一个部件,无论大小,都堪称一件精密的工业艺术品。 成员们俯身细致观察部件间精妙的装配接口,琢磨着公差配合的奥妙; 时而聚精会神地与身旁成员低声探讨,指着某个强化筋或特殊合金部件,交流着材料选择背后深奥的力学原理与轻量化设计的前沿考量。正是这种零距离的、带着体温的触摸和凝视, 将原本抽象宏大的“科技兴农”蓝图,瞬间具象化为指尖可感、眼前可辨的精密实体。 它们正是由眼前这些看似不起眼、却凝聚了无数智慧与匠心的精密部件,在材料、工艺、设计上的点滴突破与精进,层层累积、环环相扣,最终厚积薄发而成的技术结晶。
图为实践团成员静距离观摩机器
驻足观摩,细悟零件焊接的精细工艺
在江西南特丰收拖拉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耕兴向党,筑梦青春”研究生实践团成员们驻足于焊接作业区,凝神观摩工人师傅们焊接零件的全过程。火花在焊枪与金属的接触点跃动,伴随着滋滋的声响,蓝色的弧光将工人专注的侧脸映照得格外清晰。师傅们手持焊枪稳定游走,每一道焊缝都沿着标记线精准延伸,原本零散的金属部件在高温熔接下逐渐形成牢固的整体,焊点光滑平整,尽显扎实的功底。实践团成员们时而俯身观察焊接角度的控制,时而记录不同零件的焊接手法,遇到疑问时还会轻声向身旁的技术指导请教。当被问及如何保证焊接质量时,一位有着二十年经验的老焊工坦言:“焊接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多一秒停留可能影响牢固度,少一分火候就会留下安全隐患。” 这番话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看似简单的焊接工序背后,是对精度的极致追求和对产品质量的责任担当。近距离的观摩不仅让大家直观了解了农业机械核心部件的成型环节,更感受到一线工人将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焊点的坚守。
图为焊接完成的零件
此次走进农机生产车间的实践活动,让“耕心向党,筑梦青春”研究生实践团的成员们真正触摸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脉搏。通过零距离观察割捆机等农机的精密部件,亲手感受工业制造的严谨与创新,成员们深刻理解了“科技兴农”的深刻内涵。从材料的力学设计到装配的工艺精度,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智慧与匠心,也让抽象的农业现代化概念变得真实可感。这堂生动的“车间实践课”,不仅拓宽了大家的专业视野,更让科技强农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心。未来,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撰文 | 周水华、张子奇、徐美艳、李嘉怡、李闻闻
图片 | 邓宇、张炜、曾钰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万心怡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