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两路”历史,弘扬“两路”精神,深挖“两路”精神时代价值,7月11日,长安大学“擎两路薪火探雪域通衢·聚川藏红韵颂天路新篇”暑期社会实践队邀请曾服役于西藏阿里地区的老汽车兵智建进行了深入交流,学院团委副书记李璟瑜、实践队指导老师郑洋及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本次访谈。
▲图为访谈现场
“每一公里都是用生命在丈量。”智建同志的话语,仿佛让实践队成员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年在海拔5000多米“生命禁区”行车的巨大压力。他娓娓道来,在川藏线上,极端气候与自然灾害是永恒的挑战,“十里不同天”是常态,而泥石流、雪崩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然而,最温暖人心的记忆,莫过于藏族同胞的援手。“每当车队遇险,总能看到牧民们策马而来的身影”,这份在最艰难时刻伸出的援手,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质朴的行动,却深刻地诠释了“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真谛,让在场聆听的队员们深受感动。
▲图为智建向实践队成员讲述个人经历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变得具体而鲜活。队员们从智建同志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坚毅的眼神中,读懂了什么是“天路”建设者的使命担当。
结合本次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智建为队员们作了细致指导,既要做好应对高原反应、极端天气的物资准备,更要铸牢“缺氧不缺精神”的思想根基;既要掌握当地民俗禁忌,更要用心体悟“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这些宝贵建议实践队深入川藏、顺利完成调研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智建与实践队成员合影
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与智建同志的深入访谈,如同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让大家深受教育,倍感振奋。接下来,实践队将循着前辈们曾经奋斗的足迹,深入川藏交通建设一线开展实地调研,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边疆地区的交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若娴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