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华文化根脉 绘闽都时代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14 18: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祺瑄 林菲菲   阅读 61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4日讯(通讯员 林祺瑄 林菲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探寻闽都文化根脉,推动非遗活态传承,集美大学“习思践悟”实践队于2025年7月奔赴福建省福州市开展为期3天的调研宣讲活动,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书写文化保护的青春答卷。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福州这座千年古城化作传承创新的实践高地,以深厚的闽都文化为底色,以守正创新为笔触,奋力绘就闽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绚丽篇章。2025年7月,实践队先后走访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文化地标,深入调研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福州这座历史名城从人文荟萃之地到文旅融合典范的华丽蜕变轨迹,切身感悟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磅礴力量与时代温度。​

20世纪90年代,三坊七巷在城市开发浪潮中一度面临拆除危机。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林觉民故居召开现场办公会,力主保护修缮,为这片文化宝地按下“保存键”。如今,这里已成为传承千年文化遗产、厚植历史文化底蕴的精神坐标,印证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深刻内涵。近日,实践队以此为切入点,追溯三坊七巷保护历程,探寻文化遗产守护的时代意义。

图为实践队在三坊七巷开展调研参观。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黄雨欣 供图

三坊七巷被誉为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街区,曾孕育严复、林觉民等一批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风云人物。为深入体会名人的崇高风范和家国情怀,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追求,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实践队依次参观严复、林觉民等名人故居,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成就和家风家训,开展调研与宣讲工作。

实践队走进林则徐纪念馆,通过馆内详实的史料文献与珍贵的文物,全面回顾了这位民族英雄波澜壮阔的一生。从虎门销烟的壮举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林则徐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体会到福州深厚的人文精神传承。​

随后在林觉民故居,实践队通过对照研读《与妻书》泛黄手稿与冰心《寄小读者》初版本等实物史料,从“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家国绝笔,到冰心“爱在左,同情在右”的文学箴言,解码从革命先烈的舍身取义到作家的人文精神之间那份跨越世纪却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故居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活着的历史课堂。实践队队员洪林表示,先辈们的崇高风范,让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具体的注脚。

实践队接着踏入严复故居,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历史的厚重气息。队员们通过参观严复生平展陈与译著手稿等史料文物,深入探寻这位近代思想启蒙先驱的人生轨迹与精神世界。故居中泛黄的家书、留学时期的老照片与手稿原件,串联起严复从福州船政学堂求学到留学英伦、再到译介西学的传奇人生。“原来《天演论》的手稿是这样的!”队员们围在展柜前感慨道,“严复先生的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也让我们看到福州文人‘开眼看世界’的担当。”

图为实践队在严复故居调研参观。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黄雨欣供图

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实践队员们近距离领略福州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伬唱、评话、闽剧等传统艺术表演精彩纷呈。此次调研,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福州以文化遗产保护为根基,以传承创新为动力,在延续城市文脉、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让古老的闽都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图为实践队合照。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黄雨欣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青年要做好文化传承,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祺瑄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