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红途砺行”实践团走进哈尔滨市平房区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通过实地调研、文物观摩与史料研读,深刻体悟红色精神的历史重量与时代责任。这座以灰色为主色调的建筑,无声诉说着八十多年前这片土地上的惨痛记忆,成为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课堂。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历史资料
步入博物馆,压抑感扑面而来。入口处残缺的雕塑凝固着受害者的绝望,背景墙上“反人类暴行”五个大字如重锤击心。展馆以灰暗色调与逼仄空间设计,将参观者直接带入历史语境。在讲解员引导下,实践团依次参观“罪证陈列”“细菌战专题”“人体实验”等展区。泛黄的实验报告、锈蚀的手术器械、复原的毒气实验室模型……每一件展品都撕开了战争的残酷面纱。其中,日军“冻伤实验”记录尤为触目惊心——罪犯们以科学实验的冷漠态度,详细记录不同温度下人体组织坏死的时间,将生命视为可量化的数据。
“特别移送”档案的展示更令人震撼。一摞摞盖有伪满洲国警察厅公章的文件中,受害者姓名栏多以“马鲁太”(日语“木头”,指实验品)代称。这些档案揭露了731部队与伪满政权、日本关东军勾结的完整罪恶链条,受害者涵盖抗日志士、普通百姓,甚至妇女儿童。实践团成员在研讨中指出,系统性暴行的组织性与规模性,远超个体罪恶,其警示意义更为深远。
在“细菌战与反人类暴行”展区,一幅标注日军细菌战实施地点的地图触目惊心——20多个省市的红色标记如伤口血点般密布。一件锈蚀铁罐旁的标签写着“鼠疫杆菌培养液”,据史料记载,731部队曾培育传播力极强的跳蚤,投放至宁波、常德等地,导致大规模鼠疫爆发。实践团通过分析展品与史料发现,细菌战突破了传统战争的时空边界,将无辜平民置于首要攻击目标,彻底暴露了法西斯主义反人类的本质。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历史影像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历史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褪色,但可以选择让未来不同于过去。此次调研通过沉浸式历史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在伤痛记忆中汲取力量:当个人命运与民族记忆紧密相连,当历史伤痛转化为捍卫和平的决心,便是对红色精神最好的传承。
▲图为实践团在留言版上留言
以“铭记历史伤痕,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此次实践调研通过还原历史场景、剖析罪恶本质、反思技术伦理,为青年一代理解红色精神提供了生动注脚,为今后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资料。在铭记与反思中,红色基因正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天宇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