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传承,青春助力成长”——宁夏师范大学非遗数编筑梦队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3 14: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琪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宁夏师范大学学子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于 2025 年暑期组织开展了意义非凡的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非遗数编筑梦队,深入基层社区,为当地带来了知识的火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实践活动。

剪纸艺术点亮乡村色彩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团队为基层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非遗剪纸课程。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实践队成员的手中翻转、剪裁,瞬间化作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他们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剪纸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折叠纸张、如何下剪。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小手认真地模仿着,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童趣又别具风格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通过这堂课,非遗剪纸艺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也让古老的技艺在基层社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统绘画传递文化魅力

紧接着的非遗绘画课同样精彩纷呈。实践队成员们带来了笔和纸,向孩子们介绍国画、农民画等传统绘画形式。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孩子们在他们的引导下,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世界。有的孩子画下家乡的山水风光,有的画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绘画过程中,他们穿插讲解传统绘画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幅幅画作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更成为传承非遗绘画的生动载体。

开启数字时代的智慧大门

作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特色实践,编程课成为了孩子们探索数字世界的钥匙。实践队成员们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编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简单有趣的编程小游戏,如 “让小猫跳舞”“帮小兔子找胡萝卜” 等,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编程的魅力。孩子们纷纷动手操作,在代码的世界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原本抽象的编程知识,在他们的精心设计下,变得生动有趣,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字时代的智慧大门,激发了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

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实践团队的队员们用趣味数学课程,让孩子们重新认识数学。从日常购物的价格计算,到建筑结构中的几何原理,再到游戏中的数学策略,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趣味数学游戏、数学故事分享等形式,让孩子们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孩子们在思考、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数学能力,更培养了对数学的热爱,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独特魅力。

此次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特色课程,充分展现了宁师学子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能力的成效。特别是将数学思维融入传统文化传承,将计算机技术用于青少年启蒙教育这些创新做法值得肯定。未来,实践队成员们将继续深化 “三下乡” 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形式,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受益,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孙学琪/供稿

马源/摄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琪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7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