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徐一刚 张必豪 曹骏坤) 在这个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季节里,湖北文理学院“青春机械”志愿服务团队走进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用普通话讲述红色故事、解读革命精神,让小朋友们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深刻感悟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凝聚精神力量。
图为志愿者讲解ppt
活动伊始,志愿者用标准的普通话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桶甜酒的故事”。随着他的讲述,大家仿佛看到了侗乡吊脚楼里,九岁的阿妹踮脚看阿妈装甜酒,听到了阿妹与阿妈的对话,感受到了红军爷爷们接过甜酒时的温暖与客气。当讲到红军爷爷喝完甜酒主动帮阿妈劈柴、挑水,把柴火码得整整齐齐时,小朋友们纷露出感动的神情。这充满温情的红色故事,通过普通话清晰传递,让大家深切体会到当年红军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
图为志愿者给小朋友们讲述了 “一桶甜酒的故事”
紧接着,志愿者围绕 “红军爷爷为什么把银元塞进糯米筐” 这一问题与大家展开互动。他用平实的普通话解释道,这源于红军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的铁律。在艰苦的年代,红军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战斗,即便只是一桶甜酒,也坚持付钱,这是对百姓劳动的尊重,更是对自身信念的坚守。同时,红军爷爷悄悄塞银元的举动,既守了纪律,又不让老乡为难,体现了军民之间亲人般的体谅。大家用普通话积极交流感受,对红军纪律的理解愈发深刻。
随后,志愿者向大家介绍了《黔山烽火》普通话纪录片,鼓励大家通过观看纪录片,用普通话讲述更多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要学好普通话,把这些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图为志愿者给小朋友们观看《黔山烽火》普通话纪录片
最后,志愿者进行总结:推广普通话,不仅能让大家更好地交流沟通,助力乡村发展,更能让红色故事跨越地域和语言的障碍,广泛传播。希望大家都能学好普通话,让红色精神如薪火般永远传递,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次活动,通过用普通话讲述红色故事、互动交流等形式,既提升了当地小朋友们的普通话水平,又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红色精神得以传承,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骏坤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