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脉铸魂·步履新章社会实践团迎来了在平江县的第三天活动。上午,实践团走进大江洞水电站,见证一线职工在党建引领下的坚守;之后,与平江县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曾雨林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企业担当及面临的发展困境。下午,实践团寻访张韩村的李裱生老人,感受一线水电建设者“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诚初心。晚上,实践团拜访公司退休职工自发组建的“红歌团”,聆听老一辈国企人用歌声传递的深厚家国情怀。
深山铸魂,党旗为帆:大江洞水电站职工的红色坚守
8月20日上午,实践团抵达大江洞水电站,受到党支部书记李冬清、党支部副书记兼站长刘亮、支委黎参军的热情欢迎。据刘站长介绍,该工程1977年建成,由华国锋同志亲自圈定,推动周边百姓从燃煤油灯照明迈入电灯照明时代,在平江水电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社会效益。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党员活动室,室内整洁明亮,党建标语牌及“第一议题”制度宣传栏清晰醒目。刘亮站长强调,无论电站效益如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从未间断。我们感受到党员的信仰与担当,也体会到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党员活动室,室内整洁明亮,党建标语牌及“第一议题”制度宣传栏清晰醒目。刘亮站长强调,无论电站效益如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从未间断。我们感受到党员的信仰与担当,也体会到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队员合影
对话掌舵人:担当与困境交织中的红色航向
拜访完大江洞水电站,实践团前往平江县水力发电有限公司,采访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曾雨林。曾书记介绍,去年7月平江县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通讯、道路中断之际,公司与电站坚持“生命至上”,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全员安全撤离,并于三个月内完成抢修、恢复发电,彰显高效应急能力与责任担当。他同时坦言,电站长期面临电费回收难、自供区移交难等历史遗留问题,村民用电管理粗放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公司正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推动用电移交国家电网,破解沉疴痼疾。
▲图为采访曾雨林
水电人的赤诚:寻访水电站拓荒者
8月20日下午,实践团前往张韩村拜访李裱生老人。李老是李希泉烈士的后代,1969年参与白水电站修建,担任爆破手。据其回忆,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仍坚持工作三年,“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从未动摇。我们从这番话里感受到了李老信仰之坚定,作为一名群众,他一直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觉悟比很多党员都更纯粹。通过和李老的谈话,我们明白了平江各座水电站是一代代人用行动诠释着“听党话、跟党走”的最好证明。
▲图为拜访李裱生老人
红歌里的家国情:电力“红歌团”唱响老一辈国企人的赤子心
8月20日晚上,实践团走访了电力公司退休职工自发组织的“红歌团”。该团成立多年,现有百余名成员,以唱红歌、办公益演出为主要活动途径,积极参与地方文明宣传、社区晚会等活动。他们自筹设备、自定排练,不计报酬,用歌声传递正能量,丰富退休生活,增进社区凝聚力,展现出老一辈国企职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饱满的精神风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颖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