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2日讯(通讯员 徐子涵、屈晓博)6月28日上午,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河南郑州嵩山少林寺开展实践活动。当天清晨,实践团队进入少林寺,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寺庙。队员们依次穿过山门,行经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在少林寺钟楼前,团队观看《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讲解员介绍,此碑为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所立,碑文记载了少林寺的历史变迁。
少林寺历史悠久,其文化特色体现在禅宗与武术的共生。碑刻、殿宇等均展现了这一特点。随后,队员们参观了少林窑陶瓷博物馆,观看了“隋唐五代时期·嵩山地区窑口”“北宋时期·嵩山地区窑口”等展板介绍和展柜内的文物。
▲图为实践团队参观少林窑陶瓷博物馆
团队观看了嵩山少林功夫表演。少林武僧展示了沉稳的棍法,棍影交错。叠罗汉表演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众武僧层层托举,顶端武僧在高空完成武术动作,下方武僧保持马步姿势。现场有老年游客感叹:“这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中包括外国友人,演出结束后,有外国观众用英语、俄语表达赞叹,并邀请少林武僧表演团成员合影留念。实践团队队员用手机记录下表演瞬间。
▲图为少林武僧武术表演
在少林寺练功房,武僧团师傅指导队员们体验基础拳法、棍法与刀法。师傅强调:“我们少林功夫的姿态里藏着规矩。拳法、棍法以及刀法,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师傅首先向队员示范动作,出拳时肩与臂协同运作,拳风迅猛。队员们专注观察武僧师傅的动作幅度,并出手模仿。习练过程中,队员集中注意力,体会动作中的禅意。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练习少林寺刀法
习练刀法时,队员反复调整握刀姿势,从劈、砍、撩等基础动作开始,跟随师傅挥臂,注重力量与角度的把控,在重复中摸索少林刀法的劲道与韵律。队员屈晓博说:“每一个动作都不只有技巧,练的时候能慢慢感受到里面的章法和静气。”
实践团队与少林寺文化研究中心的僧人座谈交流时,僧人结合自身修行经历,阐释少林文化中 “禅武合一” 的内涵:“武术是修行的途径,每一次出拳、每一次挥棍,都是收摄心念的过程,与坐禅本质相通。” 他指着墙上 “禅心通明” 的匾额介绍,千百年来,少林僧人以武强身、以禅修心。队员们问及如何吸引年轻人了解少林文化,师傅举例:“现在有武僧用短视频记录练功日常,海外社交媒体上,少林功夫相关话题播放量超百亿次。” 座谈结束后,队员们在寺内古柏下围坐交流参观体验,有人提及海外游客临摹碑刻的场景,有人说起习练刀法时师傅强调的 “敬器如敬心”。大家计划将所见所闻整理成图文、视频,通过校园平台展示,为少林文化传播尽绵薄之力。
▲图为实践团队与少林寺武僧表演团队合影
队员杨依涵说:“少林功夫不仅是武力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多代人坚守和创新的成果。”传承文化不应仅做旁观,需亲身触摸、体验,才能使古老智慧在新时代发挥作用,同时在快节奏的当下,感受传统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魏煜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