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拓富路 初心映乡关——长佃村老村支书肖盛万的“路”上人生

发布时间:2025-07-12 08: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龙可 韩兆婧 刘树芬   阅读 77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威溪乡长佃村当年的困境,至今烙印在老党员、时任村支书肖盛万的记忆里。7月10日,衡师“芬享”实践团专访了这位见证村庄蜕变的老党员,听他讲述用初心与实干铺就乡村振兴路的故事。

图为“芬享”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党员肖盛万

凿山开路,两年铺就出山“致富动脉”。十五年前的长佃村,村民守着满山楠竹却苦无出路。“竹子砍了也运不出去,只能眼巴巴看着它们烂在山里。”在无路可走的岁月里,肖盛万没有等待,而是带领村民抡起了锄头。

图为肖盛万老人分享任长佃村村支书经历

2005年的寒冬,长佃村的山岭间响起了第一声开山凿石的钝响,肖盛万作为村支书,他牵头带着村民“向山要路”,村民自筹部分资金,再向政府争取支持,挥镐抡锄、搬石运砂,一干就是两年。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硬是一锄一镐开出了一条6.3公里的“生命线”。“党员多流一滴汗,群众就少受一份累!”2007年,这条承载着希望的路终于贯通,连通了闭塞的村落与山外的世界。山里的楠竹得以运出大山,竹制品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回忆到这,肖盛万老人终于露出了笑容。

然而,肖盛万的“路”并未止步。从砂石路到水泥路,从“能走”到“畅行”,肖盛万老人见证了这条路十年的变迁。2015年,借助扶贫工作队驻村契机,肖盛万又推动道路硬化升级,这条“共富路”最终实现“从无到有,从通到畅”的跨越。“这才是改变村民生活和面貌的根本途径!”老人回忆时,眼中仍闪着光。

路,成为撬动长佃村命运的支点。“这十年的变化,比过去几十年都大。”在扶贫办千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下,长佃村农网改造、自来水入户、路灯亮化工程相继落地。肖盛万见证着村庄巨变。如今卸任的肖盛万,依然关注着长佃村的未来。面对衡阳师范学院“芬享”实践团年轻的面孔,这位老党员语重心长:“乡村振兴需要代代接力,你们年轻人来了,乡村就更有希望!”好比是太阳照到哪里亮哪里,走到哪里就把光与热带到哪里。

一条路,从无到有,从砂石到水泥,肖盛万用十余载光阴诠释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坚韧信念,它承载着一个老党员半生躬耕的初心,更托举起一个村庄奔向振兴的坚实步履。路在脚下延伸,梦在青山深处拔节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可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