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绿”动乡村,共绘美丽中国——浙江开放大学实践团深入“两山”源,看绿水青山如何点“绿”成金

发布时间:2025-07-10 16: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沈郭帅、金琦齐   阅读 53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二十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安吉余村点燃了绿色发展的星火。今天,浙江开放大学职业学院“零碳乡村的‘碳’访者”暑期实践团踏上这片土地,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观察、用心感受“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探寻青年力量如何在绿色振兴中书写新篇章。

溯源历史痛楚,感悟理念光辉

实践团成员们站在余村的青山翠竹间,聆听安吉余村原党支部书记鲍先民回溯那段沉重的转型历程。他向成员们讲述,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依赖矿山和工厂,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面对生态危机,余村毅然关停矿山,经济一度陷入困境。转折发生在2005年8月15日,成员们了解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考察余村,对关矿决策给予高度肯定,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后续的深入走访中,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葛元德老人家的“两山”文创店。这位老矿工抚摸着店内一块斑驳的矿石样本,向成员们生动描述了当年粉尘蔽日、下矿如搏命的艰辛岁月。更让成员们深受触动的是他儿子的选择:放弃了在杭州的电子生意,毅然回乡创业,经营起这家文创店,将父亲利用废弃矿石精心雕刻的石刻艺术品和盆景推向市场,让冰冷的废石重获艺术新生,成为生态价值转化的鲜活例证。

见证青年归巢,探寻绿色动能

当实践团成员们走访村庄时,真切感受到家乡的“绿水青山”正成为吸引人才回归的“黄金赛道”。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的俞佳慧便是典型代表。她向实践团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回乡经营“竹林花海”农场,不仅收入可观,更能陪伴家人。她创新性地利用山谷阴凉破解夏季经营难题,更将修剪的竹枝制成盆栽变废为宝,带动了村民就业。在深入交流中,俞佳慧还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揭秘了余村的“绿色存折”——竹林碳汇交易机制。成员们了解到,村民通过守护竹林获得碳汇收益,真正实现了“叶子变票子”,这为实践团研究绿色乡村路径提供了宝贵案例。

探访创新热土,记录多元实践

实践团成员们走进青来集青年社区,负责人张凯航向成员们展示了一场静默的人口变革:新乡人数量首次超越原乡人,成为建设主力。在这里,成员们亲眼目睹并记录了涌动的绿色创新实践:泰然科技打造的零碳建筑,其光伏发电与自然通风技术令成员们赞叹;户外赛事团队在越野跑前发起“净山行动”,将环保理念融入运动;

最让成员们惊叹的是,由清华、央美学子巧手改造、矗立竹海的大地艺术装置,它由上海豫园废弃的巨型龙灯骨架重生而来。

全球合伙人计划更让实践团成员们看到外来青年的技术、创意如何与余村的生态资源深度碰撞,书写着“两山”转化的新范式。

在深入走访中,实践团成员们还发现了更多青年创客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日常经营的生动案例。在“兜内咖啡”,店主向成员们介绍了他们的“咖啡渣循环计划”:每天产生的大量咖啡渣不再被简单丢弃,而是免费提供给游客和村民用于种植多肉植物或庄稼,并制作成咖啡渣香皂在店内及邻近便利店销售。

店主坦言,虽然每日需处理5-10公斤咖啡渣,且部分仍需丢弃以防霉变,但推广咖啡渣的二次利用已成为他们践行环保理念的自发行动,使用咖啡渣制成的吸管等可持续耗材也已成为常态。

在由废弃水泥厂仓库和垃圾中转站改造而成的“乡音小馆”,负责人详细阐述了其“两入股三收益”的创新合作模式(村集体以空间资产入股,运营方按营业额比例分成)和公益理念。这个小酒馆不仅为乡村音乐人提供了创作和表演的舞台,每年还向村内青少年捐赠84节音乐公益课。更令成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其设计巧思:通过折叠窗、落地玻璃等设计将自然景观引入室内,传达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店内坚持使用竹浆吸管或不锈钢吸管,将“无痕山野”的户外环保理念融入日常运营。

负责人表示,改造闲置危房、盘活集体资产、结合自身专业与兴趣为乡村创造价值,是其参与项目的最大动力。

践行青春担当,播撒绿色希望

作为“两山”理念的践行者与记录者,实践团成员们以青春脚步深入余村的每一个绿色角落。在党群服务中心,成员们认真听取干部详解竹林碳汇的分红机制,见证生态守护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惠民成果。穿梭于村巷,成员们仔细观察并记录了带碳排放检测点的智能垃圾箱如何助力构建“碳闭环”,感受电动观光车取代燃油车的静谧。踏入铂金级零碳图书馆,成员们亲身体验光导管将阳光引入室内、竹木结构自然调温的匠心设计。

实践团成员敲开农家小院,用家常话向村民讲解实用的省电节水妙招;在问卷调研时,成员们递上绿植种子,让环保理念在互动中传递;更用镜头精心捕捉点滴蜕变,制作短视频,力求将这份绿色希望传播得更远。每一次快门按下,都加深了成员们的信念:青年之力,终将涓滴成河,润泽这方青绿,共同谱写生态共富的新篇章。

此次余村之行,浙江开放大学职业学院“零碳乡村的‘碳’访者”暑期实践团成员们亲历了“两山”理念引领下的乡村蝶变,深入了解了竹林碳汇、零碳技术等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实地考察了青年创客在咖啡渣循环利用、闲置空间绿色改造、公益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生动实践,被基层干部和创业青年的担当与智慧深深感染。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蕴藏着巨大发展动能,青年在绿色发展中大有可为。成员们将把实践所见所思转化为学习动力与行动自觉,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郭帅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