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技术学院“光明向导·守护视界”主题助盲实践活动纪实——
为搭建视障群体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福州市橄榄树公益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于7月2日至7月4日在福州市开展了未来之家“光明向导·守护视界”主题助盲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13名志愿者与指导老师一同通过亲身体验盲文学习、制作音乐贺卡、与盲人朋友共同体验辅助设施等环节,切身感受视障群体的生活需求,并将这份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福建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现场有适合盲人朋友轻便设计盲杖和无障碍操控轮椅,还设置厨房辅助设施体验区,带有语音提示的电饭锅、煤气灶自动断电防干烧的热水壶、防爆安全的高压锅等,各种助盲设施琳琅满目。盲人朋友在中心介绍人的专业指导下学习各类助盲产品,感受科技带来的生活便捷。实践队员们在此次接送盲人朋友并陪同体验使用盲杖等助盲产品的行动中,切身感受到要让更多人关注到视障群体的生活需求,推动辅助设施的普及与优化。一场体验,一次突破。这些看似普通的设施,正悄然改变着视障群体的生活方式,也让“无障碍社会”的愿景照进现实。
图1:工作者讲解盲杖的使用方法(李欢摄)
图2:志愿者辅助盲人朋友使用盲杖(李欢摄)
在晋安区大名城社区居委会,一场特殊的“盲文小课堂”让在场志愿者动容。盲童女孩佳佳手持盲文板,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为青年志愿者们讲解盲文基础知识。“英语'A'是一个点,汉字'你好'要这样拼……”她熟练地展示拼音、标点符号和汉字的书写方法,指尖在凸起的纸面上快速移动。现场1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跟随“小老师”的指导,用心体会盲文与明眼字的区别,触摸用点字笔在特制纸张上按出的一个个凸点。这种“反向教学”模式既帮助视障儿童建立自信,也让明眼人更深刻理解特殊教育的不易。
图3:志愿者盲文体验课堂(杨至烜摄)
图4:盲文现场演示(李欢摄)
一张张“会说话”的贺卡在福建农林大学诞生。该校13名志愿者利用音频技术,为视障朋友量身定制了特殊音乐贺卡。志愿者们先将自己想要录入的声音利用电脑或者直接导入的方法,导入特定芯片中,随后,通过发挥创意进行包装,在活动的最后一天赠送给每位参与的盲人朋友,让鲜少出门的盲人朋友通过声音“看见”世界。
图5:音乐贺卡制作过程(周晔摄)
图6:各类音乐贺卡(李欢摄)
本次未来之家“光明向导·守护视界”活动以科技为媒、以心灵为桥,在双向体验中打破了视觉的藩篱。当志愿者们聆听盲杖叩击地面的声音,当视障朋友第一次体验专门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象棋,这些看似微小的突破,正悄然重塑着无障碍社会的内涵。活动虽已落幕,但那些会“说话”的贺卡仍在传递温暖。我们期待,这份由科技与人文共同编织的光明,能照亮更多视障者的生活。真正的无障碍,不仅是设施的完善,更是心灵的相通。这场特殊的相遇,让每个人都收获了最珍贵的礼物——用心灵看见世界的能力。未来,这份温暖将继续传递,让更多人在理解中靠近,在互助中成长。
图7:实践队在福建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合照(杨至烜摄)
文稿:郭子瑜
图片:杨至烜 李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