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薛佳程)2025年暑期,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团队“智护蓝天生态保护实践队”开展“绿色发展团”专项社会实践,走进江苏南通环境教育馆,通过调研参访、技术融合与项目开发,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生态保护的创新路径。
今年3月,实践队积极参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深入五山滨江片区调研生态修复成果,亲身感受“长江十年禁渔”等生态治理政策实施效果。通过水质检测、岸线观察、登船走访等形式,成员们系统了解江海生态保护现状,进一步强化了绿色发展意识与问题导向思维。
▲图为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参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活动
7月3日,实践队前往江苏省首批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南通环境教育馆,围绕“生态文明理念与绿色发展路径”开展专题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中深化生态保护的多维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南通环境教育馆
本次实践的一大亮点,是团队结合专业优势,自主研发环保互动系统“分拣行动 PickPick”,创新构建“游戏+智能识别+微信传播”三位一体的垃圾分类生态机制。该系统融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与交互设计技术,通过小程序与公众号联动,实现趣味闯关、积分兑换、语音识别、图文学习等多重功能,既提升了用户环保认知,也增强了系统粘性与传播力。
▲图为“分拣行动 PickPick”的界面展示
系统设计贴合年轻用户使用习惯,界面简洁、交互性强,积分与排行榜机制激发了参与热情,营造出“寓教于乐、寓学于行”的良性氛围。实践队成员在项目设计与调优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并对其在环境监测、污染识别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人工智能助力绿色发展提供了青春样本。团队表示,将持续优化项目系统,探索更广泛的技术落地场景,推动绿色发展与科技进步深度融合。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撰文 | 薛佳程 曹松松
图片 | 沈欣宇 金昊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薛佳程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