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杨宁)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8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第十四师昆玉市一牧场团史馆开展实地调研,并围绕团史馆建设优化及区域旅游提质增效展开研讨。活动期间,团队与场馆负责人开展深入交流,并正式启动实践任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支持与创新思路。
寻不足,抓短板——团史馆调研找问题
调研伊始,团队在团史馆负责人穆凯代斯主任的带领下对场馆现状作全面了解,逐步挖掘存在问题和改进空间。据穆主任介绍,目前团史馆以文字、图片展陈为主,缺乏实物展品和多媒体互动设计。
▲图为团队成员在第十四师昆玉市一牧场团史馆开展调研 冯文斌 供图
穆主任坦言,场馆第四部分的展陈尤为薄弱,“内容设计缺乏核心线索串联,叙事碎片化,讲解词逻辑性不强,影响了参观者对大局背景的整体感知。”此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场景化体验元素几近缺失,整体吸引力不足,尤其难以带动年轻群体的文化认同与深度参与。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保持高度专注,详细记录场馆现存问题,并针对展陈布局、讲解内容及数字化建设提出初步优化方向。
深交流,谋发展——座谈共商未来之路
实地调研结束后,团队与穆主任展开座谈,围绕团史馆升级改造及一牧场旅游发展瓶颈问题展开深度探讨。穆主任尤其提到导游服务和旅游配套设施专业性不足的问题:现有导游团队由临时培训人员组成,缺乏系统化业务能力;农家乐和民宿等传统服务项目也存在服务礼仪欠规范的情况。结合研究所得,团队指导老师提出三大优化建议:一、以团史馆为核心,打造研学旅游基地。深度融入兵团历史、红色文化元素,丰富展陈形式,通过场景化布局、互动化设计吸引更多目标人群。二、整合文化资源,强化区域联动。围绕喀尔苏遗址等本地文化资源,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并推动连队开发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文旅商品。三、依托“文化润疆”战略,提升服务能力。与景区合作推进导游培训体系建设,制定服务标准化方案,同时开展覆盖农家乐、民宿等项目的礼仪提升工作,全面提高服务专业性与游客体验感。
▲图为团队与场馆负责人进行座谈 冯文斌 供图
双方还就访谈老知青、收集一牧场历史资料等后续工作达成共识,并明确相应推进路径,团史馆负责人表示将全力配合团队实践任务的开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立目标,促执行——实践助力振兴发展
经过深度研讨,团队迅速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分工并制定实践计划,致力于提升团史馆与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团队将任务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一、完善团史馆展陈与讲解内容。提炼国家政策与兵团实践结合的关键点,优化讲解词结构并补充展览逻辑,强化叙事的条理性与感染力。二、优化第四部分展陈设计。聚焦重点内容,使展区核心形象更加鲜明,并融入多媒体互动环节以提升参观体验。三、收集并整编文化资料。围绕喀尔苏遗址、兵团历史及本地特色,形成系统化讲解词,为后续旅游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四、深化景区协同合作。推动导游队伍的专业培训和服务标准化建设,以“文化润疆”理念为引领提升服务水平。五、系统化开展服务培训。对农家乐、民宿等设施服务人员进行礼仪培训及职业化教育,优化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当天傍晚,团队已完成讲解词初步框架,并与穆主任对接了相关研究资料收集工作,为后续实践任务的高效推进做好准备。
石河子大学乡村振兴促进团肩负使命,以求实精神和创新视角投身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新路径。团队将继续扎根一牧场,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以青春之力点亮发展希望,以实际行动书写时代答卷。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8日,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第十四师昆玉市一牧场团史馆开展实地调研,并围绕团史馆建设优化及区域旅游提质增效展开研讨。活动期间,团队与场馆负责人开展深入交流,并正式启动实践任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力支持与创新思路。
撰文 | 杨宁
图片 | 冯文斌
审核 | 张春香 杜家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宁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