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梁言希)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升其自然生态保护意识,并推动腊圃地区美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7月8日,广州华商学院教院创协社会实践团在儿童友好书屋开设“五感通自然,多样课程解锁生态密码”自然探索特色课程。此次活动以“五感通自然”为教学理念,并结合系统化的多元课程设计,有效激发了儿童的参与积极性,活动整体效果显著,取得了圆满成功。
课程伊始,实践团便以“探索生态漂流瓶:视觉发现自然之美”开启了孩子们的感官探索之旅,引导他们以敏锐的视觉捕捉自然的斑斓色彩。在“昆虫粘土艺术”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邝可茵讲解了森林、溪流、草地及洞穴等典型昆虫栖息环境,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昆虫的特征与习性。随后,运用黏土、卡纸等材料,亲手塑造出形态各异的昆虫形象。在作品展示交流中,孩子们锻炼了动手与艺术能力,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蕴含着独特的生存智慧,从而激发了对自然世界的敬畏与热爱。
图为孩子们作品展示照片。通讯员黄思琪摄
紧接着,实践团又以“气味侦探家:嗅觉探寻自然之香”将探索触角延伸至嗅觉领域,通过创设神秘情境与互动提问,激发孩子们对中药芬芳的好奇心。实践团成员张伊旋创设了充满神秘气息的学习情境,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对中药气味组合及其功效的好奇心。课程中,孩子们认真地辨识了薄荷、艾草、柠檬、肉桂等多种中药材的独特芬芳,体验了嗅觉探索的乐趣。而后,孩子们参与了香包的调配与制作,并亲手绘制图案进行装饰。此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感官辨别能力,更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接触并理解了传统中药文化。
图为成员张伊旋开展制作香包课程现场。通讯员邓欢愉摄
最后,实践团以“自然收藏家:触觉感受自然之韵”将探索重点落在了触觉与动手实践层面,让孩子们在收集与创作中感受自然的肌理与韵律。实践团成员李轩与钟凯莹指导孩子们收集树叶、花瓣、树枝等自然材料,并将其创意性地应用于装饰预先绘制的人物图画,赋予其“自然之衣”。孩子们运用这些天然素材,创作出如树叶花裙、叶片蝴蝶屋等充满童趣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孩子们进行展示与分享,在互动中体验了创作的成就感。在直接接触与利用自然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们深刻体会了自然元素的独特韵味与艺术价值。
图为成员钟凯莹指导学生制作生态贴画。通讯员苏若蓝摄
至此,“五感通自然”特色课程圆满落幕。孩子们用双眼、双手、双鼻,乃至全身心,与自然对话,不仅解锁了生态密码,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与保护的种子。这场五感盛宴,为他们的暑期留下了难忘的自然印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思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