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7 月 8 日讯(通讯员 仵鑫、王狄)为探索凤梨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凤梨新韵,赴漳浦台创园与台企凤梨基地科技” 实践队于 7 月 5 日赴漳浦县大南坂镇新民村,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座谈、调研、陪伴孩童、墙绘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到达新民村合照
座谈问需,共绘振兴蓝图
7 月 5 日上午,实践队抵达新民村,与镇、村干部围坐一堂,开展座谈会。镇党委组织委员王丽坚介绍,新民村作为山美水库移民安置村,当前正全力推进环境提升工程,但面临环境整治力度不足、劳动力外流等难题,急需外界力量支持,期望实践队凭借专业优势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村党支部书记林振思提到,村内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希望能有人多陪陪孩子们。镇团委书记王晨晖表示,期望以实践队为桥梁,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这场座谈会,不仅是校地合作的起点,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村委座谈
走访调研,倾听乡土心声
座谈会后,实践队深入村民家中,与老乡们拉家常、聊发展。队员们了解到,部分村民已尝试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种植,在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时,却在种植技术、市场对接等方面遭遇瓶颈。针对村民提出的凤梨种植难题,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现场答疑,认真记录问题细节,并承诺后续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为村民量身定制解决方案。田间地头、院落门前,实践队员与村民的交流,让科技助农的种子悄然播撒在乡土之间。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当地村民
陪伴孩童,传递纯真暖意
在村里走访途中,实践队员常撞见三三两两嬉闹的孩子。队员们总会放缓脚步,陪孩子们唠几句、玩一小会儿。有个小姑娘一开始有些腼腆,听队员问起家里趣事,慢慢打开话匣子,讲到开心处,抿着嘴笑出声。没刻意安排环节,不过是路过时短暂驻足,简单互动间,孩子们的笑声像风铃,在村头悠悠传开 。
▲图为实践队员陪村中孩子玩耍
村党支部书记林振思看在眼里:“村里的孩子平时少见外人,你们愿意蹲下来陪他们说说话,这份心意比啥都珍贵,孩子们是真的开心。”
三日挥毫,彩绘乡村新颜
7月5日至7日,烈日炙烤着新民村的每一寸土地,却丝毫未减实践队员的创作热情。在镇团委乡村振兴志愿者沈伊杰的协作下,队员们以当地特色凤梨产业为灵感源泉,将现代艺术与乡土风情相融合,用明快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为斑驳的村墙披上绚丽 “外衣”。构图组精准勾勒轮廓,色彩组巧妙调配颜料,细节组精心雕琢每一处纹理。汗水湿透衣衫,画笔却从未停歇。当一颗颗金黄饱满的凤梨跃然墙上,村落焕发勃勃生机,艺术与乡村的碰撞,绘就出最美的振兴图景。
▲图为实践队员在绘制凤梨主题墙绘
此次实践活动,福建农林大学 “凤梨新韵,赴漳浦台创园与台企凤梨基地科技” 实践队以实际行动为新民村的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无论是与村民的深入交流,还是对孩童的温暖陪伴,亦或是为村庄增添色彩的墙绘创作,都彰显了青年大学生服务乡村的责任与担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撰文 | 仵鑫、王狄
图片 | 肖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仵鑫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