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7月1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院"红梦启航,筑梦童心"社会实践队在于都县银坑镇开展系列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老党员、参观革命旧址、开展红色课堂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与社区儿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
红色课堂润童
上午9时,在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队员徐锦宏以"童言童语讲党史"的互动形式,为孩子们开启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课。随后开展的"红歌传唱"活动中,队员程若丝、汪欣带领孩子们学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稚嫩歌声中传递着爱党深情。同步进行的"童绘党恩"主题绘画课上,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天安门、国旗等图案,创作出20余幅饱含赤子之情的画作。
社会实践队成员与社区儿童绘画作品留念 涂明慧供图
对话初心悟信仰
实践队特别走访了银坑镇4位党龄超50年的老党员—袁辉,陈阅尧,陈阅极和段晓华。随着他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采访室,可以看到他们胸前"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熠熠闪光。其中段晓华同志是广州军的报务员,在长期发电报的过程中,他的手指也以奇怪的姿势扭曲,他向队员们展示了他长短不一的手指,回忆起战场上的峥嵘岁月。“当时也就十五六岁,进入到部队是觉得国家需要大家,就坚定的入了党。那时候什么都没想,就是想着要为党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所以不管在战场上多苦多累也要坚持下去!”他那质朴的话语也让大家深受触动。
五十年党龄老党员佩戴纪念章的合照 罗轶恒供图
实地研学砺初心
下午,实践队赴于都县竹篙寨革命旧址开展实地研学,了解到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的重要军粮储备地。走进竹篙寨,恰巧碰到了这里的“百事通”林书记做向导,随着林老书记的讲解,大家逐渐深入洞悉寨子的全貌,踏入当年储存粮食的溶洞,洞内阴凉潮湿,布满青苔,但岩壁上仍保留着红军时期抵御敌人的小枪口,书记说到,当年红军展示就是这样,白天躲避敌军伪装成村民进行侦查,到了晚上就摸黑搬运粮食,条件极其艰苦。
老书记为同学们讲解竹篙寨的溶洞 邱小薇供图
岩壁抵御敌军的小枪口及红军雕塑 陈佳莹供图
这次实践并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它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实践活动通过"讲、唱、画、访、走"的立体化方式,红色教育不仅在于铭记历史,更要传承精神,让它更接地气,更入人心。(通讯员汪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严轶娴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