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艺筑溪山”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安吉县大溪村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02 21: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妍凝;俞星辰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为将学科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在大溪村建立“艺术乡建实践基地”,“艺筑溪山”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园林学院指导老师王静、丁云、吴剑和陈丹秀的带领下,赴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地区开展调研。

大溪村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地处浙北天目山北麓、藏龙山百瀑景区腹地,依托生态资源与文体旅融合策略,已发展为以漂流、滑雪和精品民宿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标杆。

大溪村漂流景区。傅子瑄 供图。

(一)交流共识 明确微改方向

通过前期调查,实践团针对大溪村发展短板带着整理好的规划思路与大溪村村委进行交流,大溪村村助理姚洋接待并与实践团的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团队提出的轻量化改造思路,聚焦漂流场地局部设施趣味化更新及挖掘民俗元素打造特色打卡点得到了姚助理的充分认可,他进一步提出期望在保留场地原有功能基础上,通过精巧设计增添游客体验的乐趣,并利用现有空间或小品设置承载地方文化的打卡装置,提升游客参与感与大溪村的传播度。双方就“轻介入、强体验、显特色”的改造原则达成一致。

图为实践团与大溪村村助理姚洋沟通。陈妍凝 供图。

(二)场地感知 聚焦轻改潜力

带着轻改目标,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目标漂流段及村内潜在打卡空间。重点观察现有设施状况、游客流动聚集点、可利用的民俗符号及原生景观资源,评估轻量化改造的可行性与切入点。团队特别留意了适合增设小型互动装置和趣味标识的漂流节点,以及具备设置民俗主题拍照点、文化小品潜力的村内角落或墙面,为后续创意设计收集现场依据。

图为大溪村现状图(1)。陈妍凝 供图。

图为大溪村现状图(2)。陈妍凝 供图。

(三)创意启航 勾勒焕新图景

基于现场感知与共识,团队明确了后续工作重点。下一步将优先构思漂流趣味互动点与民俗打卡点的概念设计与具体设计方案,确保构思新颖、富有感染力且易于实施;并保持与村委沟通,确保方案符合预期并尽快落地。

实践团此行启动了大溪村漂流与民俗空间的轻快焕新。团队将以灵活精巧的设计笔触,为乡村增添更多可游可赏可分享的活力角落。

图为团队合照。

文/周其军、朱偌彤

图/陈妍凝、傅子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星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