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月1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工益新锋”实践团走进 江西省 资溪县乌石镇新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畲族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深入感受这一古老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共同探寻非遗传承的奥秘。
图为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工益新锋”实践团
(一)走进畲族展馆,感知文化密码
畲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 1956年经国务院确定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畲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记忆、精神信仰与生活智慧。实践团成员来到新月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畲族文化博物馆。馆内介绍 了 畲族村的发展历史、畲族文化和传统习俗,陈列着畲族的传统服饰、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珍贵文物。精美的凤凰装,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刺绣工艺,诉说着畲族对凤凰图腾的崇拜;古朴的农耕器具,见证了畲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畲乡大地的 “金凤凰”、“拓荒牛”——兰念瑛。她曾当选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在畲族文化博物馆,团队成员对畲族村的历史渊源、迁徙历程以及文化特色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畲族文化博物馆
(二)领略婚俗风情,踏歌竹节舞韵
团队成员走进畲族村寨,深入体验畲族独特的婚姻习俗与别具一格的竹节舞文化。在当地人的讲述与展示中,成员们详细了解到完整的畲族婚俗流程,并有幸与当地村民共同模拟了婚礼环节 。 成员们扮演迎亲队伍、伴郎等角色,亲身体验了拦路、对歌、 “行嫁酒”等趣味十足的婚俗活动,真切感受到了畲族婚俗文化的浪漫与独特。在体验婚俗文化的同时,团队成员也被畲族的竹节舞 所 吸引,向当地村民学习体验极富特色的竹节舞。随着竹竿敲击的 “哒哒”节奏,成员们跟随当地村民在开合的瞬间灵活跳跃、穿梭。竹节舞不仅是畲族节庆时的重要表演项目,更承载着畲族人民团结协作的精神。成员们从生疏到熟练,逐步掌握了跳跃节奏与舞步技巧,在欢快的鼓点中与畲族村民共舞,切身感受竹节舞的热烈氛围与独特魅力。此次对畲族婚姻习俗与竹节舞文化的深度体验,不仅让团队成员领略到了畲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更激发了大家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畲族竹节舞
(三)致敬非遗薪火,感悟山歌魅力
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的核心载体,是畲族人民认同的 “精神纽带”。怀着崇敬与期待,实践团队前往畲族山歌非遗传承人兰光有爷爷家中拜访,近距离感受畲族山歌的独特魅力,聆听古老旋律背后的文化故事。兰光有爷爷积极投身于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对每一段山歌都铭记于心,并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一代。他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回顾了畲族山歌的历史以及他与山歌之间的不解之缘。提起畲族山歌,兰爷爷眼中闪烁着光芒,他说道:“畲族没有文字,祖祖辈辈的故事、情感,都藏在山歌里。”成员们还跟随兰光有爷爷学习了山歌的演唱方式与技巧,从男女青年的爱情歌谣,到重要节庆的祝福曲调,在聆听与学习的过程中,成员们更加贴近了畲族山歌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古韵,感悟到山歌中所承载的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畲族山歌的传承与发展,用实际行动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贡献力量,让古老的畲族山歌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图为实践团成员拜访非遗传承人兰光有
此次畲族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工学院 “工益新锋”实践团队近距离领略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认识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撰写调研报告、制作宣传视频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畲族文化,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喜爱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万心怡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