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绿色转型的推动下,稻田种养结合模式正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在过去由于技术有限,贵州山区的很多冷浸田被撂荒,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和综合种养方式提高冷浸田的产量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点。为深入了解郭家湾村冷浸田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潜力,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龚向胜博士带领团队于2025年5月12日深入玉屏县郭家湾村,开展冷浸田综合种养专题调研,倾听农户真实诉求,为产业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调研中,团队分组走访农户,发现多数村民对“一田双收”稻鸭共生模式表示认可,也在逐渐实践。然而,部分农户认为缺乏经验,担心鸭子养不好水稻也受影响,风险太大。调研发现,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对技术风险和市场销路尤为担忧,成为推广稻鸭养殖的主要阻力。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情况调研
通过深入分析,团队总结出影响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一是技术缺失,多数农户缺乏鸭苗选育、病害防治等专业知识;二是前期投入压力大,鸭舍搭建、饲料购置等成本较高;三是市场渠道不稳定,销路问题制约积极性。
图为团队与村里种植户就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展座谈
对此,龚博士在座谈会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邀请专业人员在水稻种植前开展系统化技术培训,种养过程全程指导管理;二是改变种养模式,改“稻+鸭”为“稻+鲟”,提高冷浸田亩产经济价值。鲟鱼经济价值高,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一亩稻田养殖适量鲟鱼,收益可能远超稻鸭养殖。而且鲟鱼对水质要求高,能促使当地打造更优质的稻田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图为团队就本次调研结果讨论解决方案
通过此次调研,对比发现稻鲟养殖比稻鸭养殖具有更高效益,为当地稻田种养结合产业开辟了新方向。未来,稻鲟养殖有望在郭家湾村落地生根,在当地形成多元化的稻田种养格局,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丹丹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