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红脉绿韵,余村新程”实践团深入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开启了一场聚焦“红绿融合”治理实践的暑期调研之旅。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余村以党建引领生态治理的创新实践闻名全国,实践团旨在挖掘基层党组织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色发展,总结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年智慧。
深耕“两山”原发地,锚定调研新方向
余村的青山绿水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巍然矗立,见证着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蝶变。“红脉绿韵,余村新程”实践团以“红色生态治理现代化”理论框架为指引,围绕“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核心命题,通过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文献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余村三代支书接续奋斗的治理轨迹,解码“红绿融合”的治理密码。
多维调研探真章,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
实践团成员以余村为圆心,走访余村的“两山”理论展示馆等地,与历任村支书、村民代表、返乡创业者等人展开深入交流。如今,数字技术赋能“大余村”生态共同体的创新实践令人眼前一亮——从“党建微网格”精准治理到“共享法庭”法治护航,从智慧农业系统到“两山云店”电商平台,红色党建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余村发展的每一个治理细节。
解码治理“红色引擎”,凝练余村经验
初步调研发现,余村的成功实践离不开三大核心经验:党建引领构建治理新体系,从党支部到“微网格”的全覆盖网络,使党员成为生态治理的“神经末梢”,村民通过“两山议事会”等平台深度参与决策。产业创新激活共富新动能,余村通过“组团式共富发展”联合周边24个行政村,打造“1+1+4”跨村联营模式,一村富带动村村富。价值融合拓展发展新维度,在红色文化与生态理念的深度融合下,余村形成了特色的“两山”等精神地标,同时通过“大自然工位计划”“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等方式吸引青年回流,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
青春赋能新征程,续写两山时代新篇
“在与几代书记的交流中,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关停矿山时的挨家挨户走访、发展民宿时的带头示范中。”实践团成员感慨道。
从“生态启蒙”到“数字共富”,余村的变迁是“两山”理论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而湖州师范学院“红脉绿韵,余村新程”实践团的调研之旅,亦是一堂行走在美丽乡村间的“大思政课”。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基层治理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调研书写青春答卷,为绘就“红绿相映”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贡献湖师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喻乐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