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川影童媒研究组”一行人奔赴绵阳、宜宾、泸州、乐山、巴中、雅安、广元、达州、广安、成都、德阳、南充、眉山等地,深入当地农村地区开展留守儿童媒介素养专项调查。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四川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现状与素养水平,为后续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四川作为劳务输出大省之一,留守儿童的规模庞大。在信息时代,媒介成为留守儿童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的重要渠道,但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却相对较低,容易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四川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现状,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媒介接触情况、媒介素养水平以及影响因素等。共发放问卷778份,回收有效问卷760份,样本有效率为93.07%。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团队成员们走进了一个个留守儿童的家庭,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聊天。他们发现,电视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标配”,孩子们最喜欢看动画片和综艺节目。这些节目就像一个个小窗口,让孩子们在孤独的时光里找到一些乐趣。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也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留守儿童填写调查问卷。 易思静 供图
团队成员们发现,孩子们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遣娱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们常常感到孤独,于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刷短视频来缓解这种情绪。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成员们感受到,虽然网络和电视为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孩子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沉迷于网络食品或接触到不良信息。此外,部分留守儿童首次接触网络的年龄偏低,甚至在小学前就开始使用网络,且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和监护人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孩子们进行正确引导,导致其沉迷网络世界。
留守儿童使用网络进行娱乐。 易思静 供图
在调研中,团队成员们还了解到,农村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相对薄弱。虽然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教师们普遍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很难将媒介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一些孩子表示,虽然学校有电脑课,但由于设备老化和网络不稳定,他们很少有机会真正接触和使用网络。
在与孩子们的监护人交流时,团队成员们发现,家庭监管是影响留守儿童媒介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家里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新媒介的了解有限,难以对孩子的媒介使用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管。许多家长表示,他们虽然知道孩子使用手机和网络可能存在风险,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引导。一些孩子也提到,他们通过网络与父母视频通话时,父母也很难抽出时间与他们深入交流,导致他们在情感上更加依赖网络中的虚拟社交。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升乡村精神风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这些政策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川影童媒研究组”表示,他们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问题,通过开展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让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所束缚。”团队成员们说,“关注留守儿童的媒介素养,就是关注他们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易思静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