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言,志愿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诚如所言,古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慷慨相助,今有“扁舟共济与君同”的共济佳话。今日聆听刘佳乐学姐的分享,令我深知志愿服务恰似一束温暖的光芒,照亮每一处需要帮扶的角落,亦使我们的社会愈发美好。
我们时常提及志愿精神,可究竟何为志愿精神?此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志愿精神,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无私给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之情,是“助人自助,共同进步”的互助理念,更是“追求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思想。身为一名大学生,在对志愿精神进行解读时,我深刻领悟到,参与志愿服务绝非仅仅是奉献社会、帮助他人之举,更是自我成长、实现价值的关键路径。于志愿服务中感悟奉献的真谛,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锤炼自身能力,培育社会责任感,达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当我们踏上志愿之路,便会遇见众多需要援助的人。作为志愿者,看见他们的处境,便会发自内心地无偿伸出援手。志愿之路千万条,条条皆具非凡意义。仍然记得初次穿上印着“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时,手心微微冒汗。在养老中心,老人们那浑浊的目光投射过来,宛如等待阳光穿透的云层。就在那一刻,我恍然明白:志愿服务的价值,不在于那袖标,而在于对视瞬间的心灵共鸣。我们陪伴着老人们,一同织围巾、学拼图,于点滴陪伴中,双方皆感受到了志愿的深刻意义。“志愿精神并非道德高地上的独舞,而是平凡生活中的携手共舞。”在环境保护中,有植树种草、拾捡垃圾的忙碌身影;在扶贫扶弱时,有关怀弱势群体、给予持续帮助的温暖身影;在社区服务里,有提供生活帮扶、协助医疗保健的贴心身影等等。志愿服务无处不在,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将爱心传递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于全社会悄然生根发芽。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道:“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志愿服务的红马甲或许终会褪色,但在养老院里编织的毛巾却早已融入我的生命经纬。在未来的青春时光中,我愿继续做一名志愿者,怀揣一颗热忱的奉献之心,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的风采,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出最为绚烂的光彩,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期许——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海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