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学子调研万宁竹埇村,探寻乡村振兴旅游密码

发布时间:2025-02-24 17: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乙   阅读 7.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2月24日讯(通讯员 邓国斌2025 年 2 月 11 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青禾阡陌绘锦团社会实践队伍成员邓国斌来到海南省万宁市竹埇村,开展了一次聚焦乡村振兴实践成果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竹埇村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的发展路径,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交流等方式,挖掘其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踏入竹埇村,邓国斌首先来到了村里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里是竹埇村的文化核心区域,村民们日常的文化活动大多在此开展。走进服务中心,墙上 “中国乡村振兴模范村” 的金色牌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在诉说着竹埇村近年来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了邓国斌,并详细介绍了竹埇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各项举措。

竹埇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产业发展是关键一环。为了实现产业兴旺,竹埇村紧紧围绕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在传统农业方面,村里的胡椒种植历史悠久。过去,胡椒种植户们仅依靠出售胡椒果实获取收入,经济效益有限。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竹埇村的农户们看到了新的商机。邓国斌在走访一位胡椒种植农户时了解到,如今他家的胡椒园摇身一变,成为了农事体验的热门场所。“以前就是埋头种胡椒,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现在不一样啦,游客们都喜欢来体验采摘胡椒的乐趣,还能了解胡椒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 农户笑着说道,“靠着旅游带来的人气,我家胡椒的销量比以前翻了好几番,收入也大大增加了。” 据了解,竹埇村的胡椒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通过网络平台远销全国各地。

除了胡椒种植,竹埇村的蔬菜种植基地也是一大亮点。邓国斌来到蔬菜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蔬菜大棚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走进大棚,一股清新的蔬菜香气扑面而来,嫩绿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修长的豆角等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提升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村里引入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我们采用了滴灌技术,这样既能节约用水,又能精准地给蔬菜提供水分和养分。而且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使用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让蔬菜更加绿色健康。” 工作人员说道。同时,为了解决蔬菜销售问题,竹埇村与周边城市的超市、农贸市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发展订单农业。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收入稳定,还让城市居民能够吃到新鲜、放心的蔬菜。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竹埇村十分注重生态保护。整个村庄绿树环绕,鲜花盛开,一条清澈的溪流从村前潺潺流过。溪边垂柳依依,不时有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为了守护这份美丽的生态环境,竹埇村制定了严格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村里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清洁行动,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生活污水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看着村子变得越来越美,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现在环境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大家的日子也更有盼头了。” 一位正在溪边洗衣服的村民说道。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每到清晨,鸟儿的歌声此起彼伏,为村庄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许多游客就是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吸引,选择在竹埇村度假休闲,享受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时光。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竹埇村在文化建设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村里精心修缮了古老的民居,这些民居保留了海南传统建筑的特色,青瓦白墙,飞檐斗拱,充满了历史韵味。漫步在村落间,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墙壁上绘制着色彩斑斓的壁画。壁画内容丰富多样,有展现农耕场景的,有讲述村史故事的,还有描绘海南民俗风情的。这些壁画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成为了游客了解竹埇村文化的重要窗口,不少游客在这里拍照打卡。此外,竹埇村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旅游内涵。每年的传统节日,村里都会组织民俗表演,如琼剧、舞狮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民俗表演,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海南本土文化的魅力。” 村里负责文化活动组织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同时,村里还开展了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等互动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其中,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体验感。

此次对竹埇村的调研,让邓国斌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竹埇村通过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实现了乡村的华丽蜕变,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从曾经的普通村庄到如今的 “中国乡村振兴模范村”,竹埇村的发展经验值得更多乡村学习和借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竹埇村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乙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4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