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典籍数字化发展,助力传统文化新传承

发布时间:2025-02-17 10:2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路雯惠 刘珺 李文 孙玉学 仇子菲 王雨桐 崔乃凤 杨晨 胡志欣 周雯婷 刘文佳   阅读 6.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齐风鲁韵探典团赴山东实践服务团开展了关于中华典籍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让中华典籍重焕生机,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中华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与记忆。随着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古籍数字化成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2025年1月19日至20日,探典团前往泰安市岱庙、泰安市博物馆、曹县博物馆和曹县文化中心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岱庙,团队了解到其采用数字化存储方式对部分重要典籍进行高清扫描,构建数字副本,有效降低了原件受损风险。此外,团队还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收集游客对数字展示典籍的兴趣和意见。在曹县博物馆,团队深入了解了《氾胜之书》等地方特色典籍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情况。

此次调研成果将为推动中华典籍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典籍资源,收集公众反馈,探典团希望为优化数字技术应用、制定更有效的典籍传承策略提供支持。这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更好地传承与弘扬,还能让古老的典籍文化在新 时代绽放新光彩。

近年来,我国在古籍数字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已发布古籍资源10.3万部(件),其中善本古籍已有2万多部实现上网。此外,各地也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如浙江图书馆建立了“浙江省历史文献数字资源总库”,发布古籍2600余种。这些工作为中华典籍的永久保存和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岛农业大学此次调研活动是其在文化传承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展现了高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玉学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9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