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14日讯(通讯员 叶晗玉 )为深入领略保定老调的独特魅力,华北电力大学校报记者团“清辞老调绕椽梁,古韵漫梓乡”寒假社会实践队于1月14日赴河北省保定博物馆通过参观“古城戏风 保定曲韵”专题展,系统了解了老调从白洋淀民歌演变至国家级非遗的历程,开展老调文化调研系列活动。
老调不老,保定有宝。实践队员们初入馆便被“戏之韵”模块的老调介绍所吸引。展板墙上篆刻的文字,如一位智慧的老者般用沧桑悠远的语调将老调的诞生、发展和传承等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墙上还展示了一些老调演出的珍贵照片。色彩鲜艳且做工精细的戏服、精致但不失韵味的妆容……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戏苑名家们对老调演出的一丝不苟和庄重。建于光绪年间的古戏台的模型,高高的戏台由巨型石材砌成,前明后暗,前低后高,前窄后款,呈品字型结构。戏台正中高悬“盛世元音”匾额一块,与后楼东西两侧墙壁上镶嵌着的“古今通鉴,风雅遗音”八个大字相映生辉。飞檐翘角、彩绘装饰、朱红立柱等,彰显着老调艺术曾经的鼎盛与辉煌。
博物馆还采用了三维影像技术,通过现代科技再现了戏曲场景,让实践队员们跨越了时间长河,仿佛目睹了那些身着戏服的伶人蓄势待发,即将粉墨登场,演绎世间百态,诉说各类悲欢离合.此外,实践队员们还对博物馆里展出的戏服、乐器等展品进行了参观,了解了管弦乐、吹歌、陶埙艺术、哈哈腔等艺术文化瑰宝。一个铜锣、一对木制梆子、两件流苏精美戏服……不仅让参观者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了河北老调在舞台上表演的情景及舞台布景等,更很好地彰显了老调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老调悠长,韵满时光长廊,一曲唱尽千古情长。
经此次保定博物馆之旅,实践队员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河北老调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老调这颗闪耀在燕赵大地的文化明珠,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它的光芒从未熄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远琪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