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赞歌4.0 || 调研日记①:寻赞皇红色根基,探文旅建设新篇

发布时间:2025-01-18 18:05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季予馨   阅读 5.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1月14日上午,天津大学医路赞歌实践队前往牛山沟村赞皇红色根基展览馆和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参观学习,赞皇县教育局曹培红和赞皇县统战部狄小萍、白明明陪同。


一、历史选择了牛山沟村

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赞皇站站长李鸿运为实践队讲解了中共赞皇县委旧址红色展馆的重建及后续发展。

“之所以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成立了赞皇县的领导核心,是因为早期有怀抱高尚革命情怀的党员在此工作;此外,牛山沟村的群众基础好,村庄小,地形为口袋式,有利于赞皇县早期革命防卫力量的形成。”李鸿运介绍道,“是赞皇的历史选择了牛山沟村。

据了解,“牛山沟时期”是赞皇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里,中共赞皇县委得到重建,群众斗争有了主心骨,革命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有力地推动了抗日工作的开展,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在李鸿运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董月三同志纪念馆。董月三同志作为赞皇县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为赞皇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站在董月三同志纪念馆里,实践队员们仿佛窥见了董月三同志的身影,也仿佛窥见了无数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的身影。


二、牛山沟村的“新发展”

离开赞皇红色根基系列展馆,医路赞歌实践队参观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这个工作站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的机构之一,是五届乡村振兴实践队的基地,开创了牛山沟村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工作站建立的初衷便是希望带着青年和智慧的力量来到乡村,在实践过程中帮助青年增长社会责任感,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有生力量。”这一理念更是激起了医路赞歌实践成员们的共鸣。医路赞歌实践队以“传递教育力量,深化医学温度”为初心,以医学背景为基础,致力于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乡村振兴。

当地文创设计带给实践队许多启发。在工作站结合牛山沟村、赞皇地域文化设计的文创中,“六宰相扑克牌”让人眼前一亮。实践队为此采访了当地文旅产业的文创设计工作经验,“用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创握在手里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老百姓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李鸿运介绍道。

最后,实践队队长李逸君针对实践队医学特色,简单向李鸿运介绍了本期计划开展的线上医疗平台需求调研与医保宣讲讲座,希望汲取清华大学与牛山沟村联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优化医学活动方案。李鸿运首先对实践队的规划进行了由衷的肯定,并从平台设计、时间管理等角度给医路赞歌实践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医路赞歌实践队将汲取清华大学工作站的宝贵经验,以红色革命精神为行动指南,发挥自身医学特色,为大美赞皇建设出谋划策,走好青春奋斗路。


当天下午,医路赞歌实践队来到了许亭村的赞皇六宰相馆参观学习,赞皇县教育局曹培红、赞皇县统战部耿小萍陪同,感受赞皇文化根脉。

三、六宰相馆:讲好赞皇故事

赞皇六宰相馆于2024年落成,是赞皇文化的新名片。大唐盛世,赵郡赞皇荣出李峤、李吉甫、李绛、李德裕、李固言、李珏六位宰相,跟随解说,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六位宰相的生平政绩。如今许亭村在当今作为旅游资源之一,开发了如“状元泉”、“文曲街”等根植于六宰相文化的旅游景区,以文旅结合的方式促进许亭村乡村振兴,讲好了赞皇故事,擦亮了赞皇名片。

解说员为实践队队员介绍了许亭村环境改善的进程:随着和美乡村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一方面,开发了平泉湖露营地,并将其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特色文旅项目,这不仅显著提升了许亭村的知名度,还大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对当地的卫生院进行了修缮,改进了卫生院的公共设施,提升了村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人民幸福感。

赞皇六宰相馆是赞皇的文化根脉,通过对六宰相馆的调研学习,医路赞歌实践队实现了对赞皇文旅产业的一次崭新背调。实践队队员们发现,由于六宰相馆刚刚开放不久,在特色文创等方面尚未布局。因此,实践队准备以六宰相馆相关文化为设计背景,帮助设计文创宣传品,为当地文旅持续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从过去到现在,从历史根脉到红色文化,新时代赞皇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在未来的实践中,医路赞歌实践队将汲取历史经验和革命力量,学习各兄弟院校实践队、工作站的经验,发挥实践队医学背景特色,扎根赞皇,服务赞皇,为赞皇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季予馨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4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