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潮州炭炉:一场跨越时空的非遗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2024-08-29 20: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陈昕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8月9日,广东财经大学乐“瓷”不疲实践团的成员们来到潮州市枫溪镇宇韵炭炉工作坊,通过聆听郭老师以及邢老师的讲解,对炭炉制作技艺这一项非遗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了宣扬炭炉制作这一非遗文化,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抖音平台直播,向直播观众们介绍这一非遗文化。

通过老师们的讲述实践团的成员们了解到潮州炭炉也叫风炉,被誉为“潮州工夫茶”四宝之一,是生火煮水泡茶的专用器具。潮州炭炉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代。清中晚期,潮州枫溪一带出现手拉茶壶、“土罐”“冲罐”等壶艺手拉技法,炭炉工艺与之一同发展,形成特定使用群体。潮州炭炉制作过程要经过拉、挤、压、捏、修、批、上水、上浆、烧等几十道工序,烧制成型的炭炉具有造型精美,风格独特、艺术感强、线条精练、色泽丰润等特点。

首先,老师向实践团的成员们介绍了各式各样已烧制好的炭炉,老师向成员们介绍,炭炉制造所使用的泥土与陶瓷制作所使用的泥土有很大区别,炭炉制作需要较粗糙的泥土作为原材料,来留有膨胀的空间,因为其应当具有防高温,防爆炸的功能。实践团的成员还了解到,不同的炭炉具有不同的砂调,有的适合用来煮水,有的适合用来煮茶。相比于其他陶瓷制品,炭炉在制作过程中并不会上釉,这能让茶壶煮水时水与壶有充分的接触,使其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实践团成员认真观察炭炉中所用到的材料成品

随后,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入一线制作的现场,跟随老师的脚步,实地学习炭炉的制作工艺。首先是拉坯的过程,制作流程采用手工拉坯成型,属原始辘轳制陶工艺。制作过程要用脚踢“梭车”来转动轮盘,利用其惯性一气呵成把粗坯拉好,也即在安装于辘轳的石膏转盘上放置泥料,通过拉、挤、压、捏等方法制好炉体后再经修坯、安装、晾干、上釉、装窑、烧窑等工艺程序制作出成品炭炉。师傅们在转动的机器中放上泥土,随着机器转动,伸手拉坯,来塑造出想要的造型。值得注意的是,在塑形的过程中需时不时加入泥水,以防坯体干裂。

接着,老师向实践团的成员们介绍了修坯和雕刻造型这两步流程。由于温度和风干的问题,拉坯后形成的坯会出现表面会凹凸不平的问题,工匠们会对其进行修理,使其变得光滑平整。 随后,工匠们会在坯上雕刻出产品所需要的造型,讲究整齐对称。 在整个环节的最后,工匠会给半成品涂上耐温层。

实践团成员对老师所讲内容虚心提问

当天下午,广东财经大学乐“瓷”不疲实践团的成员们在抖音平台,以炭炉制作工艺为主题,进行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直播。实践团的成员再次邀请了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朋友,以腾讯会议的形式观看直播。采用直播双语的方式,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直播推动,首先,由邱老师通过对于整个炭炉工作室的讲解,向直播中的线上观众讲解有关炭炉陶瓷技艺的特色,并且由邢老师亲自演示陶瓷拉坯手法技艺,在讲解完工艺制作后,两位老师为直播间的观众亲自演示了该如何使用炭炉,包括其中过程点火,放炭,扇起,火窜等等,而后实践团成员吴宗泽在邢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炭炉的使用方式,在炭炉中加入果炭和乌橄榄来煮水,并冲泡了一壶潮汕工夫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体验传统的技艺,实践团成员使用传统的羽扇来煽风点火。经过漫长的煮茶过程,实践团的成员们都喝上了入口清甜的潮汕功夫茶。在直播过后,外国留学生对于来到潮州实地体验炭炉使用表达了强烈的想法。

广东财经大学乐“瓷”不疲实践团与炭炉工坊两位老师合影

此次广东财经大学乐“瓷”不疲实践团的探索之旅,不仅是一次对潮州炭炉制作技艺的深度挖掘,更是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方式融合的创新尝试。通过抖音直播这一平台,实践团不仅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向了国际舞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匠人的智慧与执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昕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