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学子三下乡:非遗传承兴文化,一方锦绣绘山河

发布时间:2024-08-29 19: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刘晴磊   阅读 9.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9日讯(通讯员 肖皓扬 李美凤)2021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2024年8月29日,广西师大“锦织壮美”文化传承团实地走进广西来宾忻城县,来到大夫第壮锦基地和土司博物馆,实地考察忻城壮锦传承现状,感受壮锦之美,共促锦织发展。

团队成员所摄基地内展品

29日上午,“锦织壮美”调研团队来到来宾市忻城县大夫第壮锦基地,此次考察不仅深入了解了壮锦这一民族瑰宝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更为其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考察团队深入基地内部,亲眼见证了传统壮锦织造技艺的精湛与独特。通过实地操作、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对壮锦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及市场价值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此外,考察过程中还拍摄了大量珍贵图片与视频资料,为后续的研究与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调研结果显示,大夫第壮锦基地在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地不仅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还积极探索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推动壮锦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为壮锦文化的传播与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成员参观展品

29日下午,团队来到忻城县西宁街壮锦传承人基地与土司博物馆。壮锦传承人基地作为壮族织锦技艺的重要传承点,承载着千年的织锦文化与技艺精髓。调研中,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壮锦传承人梁恒源的工作室。梁恒源作为广西最年轻的男织锦人,接触壮锦已有15年的时间。在学会壮锦的技艺后,梁恒源没有把这项非遗技能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相反,他努力将织造壮锦的技能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学会织造壮锦。在这里,一位位的壮锦传承人,以一颗热爱与坚守的心,让古老的壮锦技艺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扬。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文化的传承。西宁街壮锦传承人基地里织机的声声机杼,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里的每一幅壮锦,都是织娘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承载着壮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观摩和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深刻感受到了壮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团队成员所摄土司博物馆内布局鸟瞰

而在土司博物馆,团队再次深切感受到了土司文化的历史脉络。忻城土司博物馆依托始建于明万历十年的莫土司衙署而建,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之一,被誉为“壮乡故宫”。博物馆内藏品丰富,展出文物千余件,涵盖金器、银器、玉器、服饰等多个种类,充分展示了土司制度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魅力。土司博物馆与莫氏土司衙门互为补充,为团队成员展示出一部跨越千年的土司历史,更让成员了解到土司与壮锦背后的不解之缘。

土司博物馆内团队成员欣赏壮锦纹样

调研团成员合影

此次调研之行,不仅让团队成员对忻城壮族织锦技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坚定了大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未来,希望能够有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壮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图、文/肖皓扬 李美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晴磊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3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