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杨梦茹)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实践中把握中国社会、中国乡村的实际情况,7月13日至15日,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同理前行,绣出振兴”乡村振兴促进团前往安庆市望江县望马楼村开展望江挑花调研活动,探索挑花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群众调研,了解挑花发展
7月13日下午,团队抵达望马楼村后便与村书记帅书记对接,就次日拜访望江挑花传承人及专访挑花手艺人做出活动安排与行程规划。帅书记详细介绍了望马楼村的村情,包括望马楼村相关信息、望江挑花发展状况、挑花人数以及挑花女的收益情况等,为志愿者开展活动提供帮助。随后,团队成员选择了鸦滩镇附近的沿街商铺和当地居民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望江挑花这一非遗传承文化的发展。在交谈中村民提到:“外面人不了解,只有村子里的人懂挑花。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学习挑花的人也少了。”同时对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方式多多宣传挑花。团队成员向当地村民介绍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延续挑花文化。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望马楼村的一大特色。
图为团队成员入户调研。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熊川洲摄
拜访挑花传人,学习挑花技艺
次日团队前往望江挑花展览馆拜访了望江挑花市级传承人房老师,房老师就馆内陈列作品为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望江挑花的相关历史文化及目前的发展和传承状况。房老师还为团队成员示范教“挑、钻、游、织”学四种针法,团队成员们认真观摩学习,并且团队成员利用团队官方抖音账号开启了直播,为直播间的观众解答望江挑花相关问题,借此来宣传望江挑花这一非遗文化。
图为房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挑花展览馆。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田泽坤摄
下午,团队成员们前往望江县服装城与望江挑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世福老师会面,王世福老师详细分享了自己与望江挑花结下的缘分,以及这项古老技艺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活力与创新。他谈到,如今望马楼村将望江挑花以更多样的形式发展起来,不仅设立挑花基地、教育基地,还成立了挑花服装产业基地,形成规范的“材料+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模式,也结合电商、直播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同时,王老师也希望将望江挑花也高校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其涉及面。在王世福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望江服装城以及挑花产品的展览馆,见证了挑花元素如何巧妙地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之中,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和谐共生。
图为王世福老师为志愿者讲解挑花作品。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熊川洲摄
探访挑花基地,助力挑花传承
7月15日,在农发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来到安庆市皖江中等专业学校的望江挑花传承与保护基地,在这里,望江挑花县级传承人何老师接待了团队成员。望江挑花传承与保护基地共分为三层,在何老师的细心引领与详细介绍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挑花基地的每一层,各具特色。随后,团队成员们来到望江挑花的挑绣间,这里省级传承人汤彩霞老师和其他老师正在为挑花学员们演示挑花针法,团队成员也借此机会学习一些挑花针法,对年轻挑花学员展开了关于望江挑花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访谈,并开展了关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志愿精神主题宣讲活动。
图为何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挑花基地。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田泽坤摄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望马楼村村委会,与曹主任对接,完成安徽理工大学美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志愿者们也站在新青年的角度分享了一些现代化的推广方法,如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宣传乡村文化、建立文化交流平台等,以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团队成员们希望切实发挥青年志愿者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成为挑花推荐官,借助各大短视频平台,通过直播等新兴手段宣传挑花文创产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覆盖面。
图为志愿者图望马楼村完成美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安徽理工大学熊川洲摄
一簇清幽烂漫花,轻挑慢绣出农家。望江挑花,这一跨越千年的美丽画卷,正以其独特的韵味,讲述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