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李浩宇 桂梦紫 刘宇飞)为探索长征起源,重温长征出发的史实与足迹,更好地感受伟大的长征精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栉风沐雨重走长征路,砥砺前行厚植爱国心”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2024年7月17日,前往赣州开展了一场全面且深入的学习与调研,团队成员进一步理解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和爱国主义的磅礴力量。
团队成员来到赣州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有幸邀请到了赣州市博物馆副馆长黄保华为他们讲解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这既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和核心,也是长征精神的根本要义。”看着眼前陈列的图文和革命旧物,听着黄馆长的解说,成员们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革命的艰辛,长征的艰难,先烈们的爱国情怀。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就“新时代青年应当如何践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等问题,对黄保华馆长进行了访谈。黄馆长这样说“新时代青年扣好第一粒扣子是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这就需要新时代青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相结合,深入思考新中国来之不易,新时代成就来之不易,守正创新艰苦奋斗;需要广大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与黄馆长的交流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从中汲取到了积极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黄保华馆长就爱国主义精神进行访谈
与黄馆长告别之后,团队成员带领青年学生来到了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
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幅幅陈旧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映入眼帘。在讲解员的讲解和带领下,团队成员和青年学生一同参观了纪念馆,了解了一双黄麻鞋承载的红军的牺牲精神,一艘渔船承载的于都人民的红土情怀和红军夜渡于都河的故事。最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是红军夜渡于都河的故事。于都河是红军长征要渡过的第一条大河,大部队要迅速过河,就得架设浮桥。为了帮助红军架设浮桥,沿河两岸的于都人民把家中所有的可用的材料都贡献出来了,有的群众还拆下了门板和床板,有一位姓曾的大爷,把自己的寿材都捐献了出来。难怪当年周恩来总理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和青年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长征出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知道了长征的艰难,更深刻体会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图为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展出的图片及文物
参观完纪念馆后,团队成员对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群工部副主任胡晓琼进行了访谈。胡主任向团队成员介绍到:“我馆作为长征路上的第一馆,承载着长征文化线路保护和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要讲好长征故事,更要站在民族,国家,政党的战略高度来打造。为了更好的宣传我馆,我馆组建了一支灵活机动的专业宣传队伍,名叫长征源宣讲团,截至目前已开展义务宣讲390余场,为解决当前体制内宣讲工作的困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的教育功能,胡主任表示:“未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将不断创新展示形式,利用现代科技,让历史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团队成员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群工部副主任胡晓琼合影
“此次重走红军路的调研活动,深刻认识到了革命先烈们心中的民族大义和伟大的信仰。”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会坚定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赓续长征精神,弘扬爱国主义,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青年学生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进行学习体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浩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