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南水工程盛景,仰移民精神丰碑

发布时间:2025-07-09 10: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飞翔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9日讯(通讯员 李飞翔)2025年7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脉国魂,踏寻中线”实践队前往郑州、南阳两地,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研实践活动。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南水北调工程背后波澜壮阔的历史的切身体悟,更是对南水北调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7月4日,实践队走进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在“长渠缀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展厅,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系统学习南水北调工程知识,参观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从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到新郑胡庄韩国王陵出土的编钟、商代兽面纹青铜鼎。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刻感受南水北调作为“文化传承长廊”的深厚内涵。

▲图为队员们在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跟随讲解员进行参观学习 陈梦媛 供图

随后,实践队探访了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该公园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而建,呈现出“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队员们沿渠道实地考察,看到市民在此休闲健身,切身感受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生态红利。通过采访当地居民,队员们真切体会到这项工程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

▲图为队员们在南水北调干渠渠道实地考察 全晓璐 供图

7月5日,随着调研深入,实践队奔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重点探访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馆内泛黄的移民搬迁文件、磨损的农具、带补丁的衣物等千余件实物,瞬间将队员们带回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讲解员动情讲述淅川移民“舍小家、顾大家”,背井离乡、重建家园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水利工作者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更生动诠释了南水北调精神的价值内核。

▲图为队员们在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内翻阅文字资料 陈梦媛 供图

之后,队员们怀着崇敬之心,前往瞻仰矗立在淅川大地上的移民丰碑。队员王铭振感慨道:“淅川人民为了国家大局,毅然决然地背井离乡,碑上每一个移民姓名,都是这段壮阔历史最直接、最动人的见证。”丰碑上的一个个名字,让队员们对移民群体的牺牲与贡献有了更直观、更震撼的认识。

▲图为队员们瞻仰移民丰碑并在移民丰碑下合影留念 全晓璐 供图

7月6日,实践队来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白河沿岸。队员们沿着白河开展实地勘探,重点观测河道水质、两岸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等生态环境与公共空间的建设维护情况。他们深入沿岸社区与居民交流,了解居民对白河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联性的认知程度及对国家工程的看法。调研发现,部分居民对工程细节了解不足。队员刘禹轩结合淅川考察经历,以通俗语言阐释南水北调工程的战略意义、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白河在水源涵养中的关键作用。队员李飞翔借此机会发起节水倡议,呼吁居民从生活细节入手,如及时修复家庭漏水、合理控制用水时长、循环利用生活用水等,共同守护水资源。

▲图为队员刘禹轩向当地居民普及南水北调相关知识 全晓璐 供图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了南水北调精神。在亲身感受南水北调工程伟大意义的同时,队员们也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以其为代表的优秀水利精神和爱国精神的信念。此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践之旅虽已结束,但南水北调精神已深深烙印在队员们心中。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指导老师:李泽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飞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