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电“青春知行团”三下乡: “推普赋能 非遗放彩”

发布时间:2024-08-12 21: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易成 李唯佳 龙秋麟 肖璐   阅读 8.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易成  李唯佳 龙秋麟 肖璐)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24年7月11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推普‘酉’声 语润乡村”--“青春知行团”推普实践队,前往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景区西兰卡普非遗工坊,向非遗传承人左翠平老师学习了解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并深入了解这项技艺背后的故事。

实践队在非遗传承人的悉心讲解中,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份古老技艺的诞生与传承,深刻理解了西兰卡普艺术品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精妙绝伦的手工艺术以及那份难能可贵的匠人精神。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凝聚,是对美的无尽追求与坚持。实践队员在其中,努力寻找着一条推普赋能文旅的切口和路径。

实践队员前往桃花源景区非遗工坊的途中。余林盛 供图

通过和左翠平老师的细致的访谈,实践队员听到了非遗技艺背后的故事,感受到了那份传承的艰辛与不易。当前,西兰卡普等璀璨的文化瑰宝,正面临着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有限的困境。于是,团队决定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锋利之刃,切入这片亟待开垦的文化沃土。在推广普通话的浪潮中,实践队不仅仅是在普及一种语言,更是在为非遗等传统文化搭建一座桥梁,让它们以更加生动、亲切的姿态走进大众的视野。通过整合地方丰富的文旅资源,实践队精心雕琢,旨在打造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片,让每一个乡村都能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熠熠生辉。

实践队员参观了解西兰卡普的制作过程。顾鑫焱 供图

左翠平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西兰卡普图案蕴含的意义。蒲自强 供图

实践队员学习完成后在西兰卡普非遗工坊前的合影。余林盛 供图

推普,不仅仅是一项语言任务,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象征,它有助于青年一代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展望未来,团队将携手并进,创新实践。实践队将制作一系列普通话版的文旅宣传、导览话术视频,这些视频将如同一个个精美的信使,穿梭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用流畅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讲述着乡村的美丽故事,传递着非遗的无限魅力。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推普工作将不仅限于语言层面的交流,更将成为推动乡村文旅发展的强大动力,助力乡村实现质量提升,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推普打造地方名片,文旅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本次西兰卡普之行,实践队尝试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以推普进一步赋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乡村特色名片,助力乡村文旅发展。后期,实践队将继续投入到推普的时代浪潮中来,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易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