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你有多久没有看清天上的星星,有多久没有见到蔚蓝的大海?大海虽大,无法包容人类的破坏;个人虽小,却也能为大海做出贡献
2019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致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提出: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重视海洋文化宣传、资源利用与环境治理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路径,浙江海洋大学“朝拾海贝,夕佑山河”海洋环境资源调研及宣讲团立足自身保护海洋环境相关知识储备,围绕“知海护海,共创新型海洋人文环境关系”展开,致力于宣传基础海洋知识,提高群众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与海洋文化了解水平。
图为团队桃花岛调研途中所摄
乘风破浪向海行,亲探海山验真知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更加真实了解海岛生态环境状况,“朝拾海贝,夕佑山河”海洋环境资源调研及宣讲团组织前往舟山市特色景区、乡村城镇和社区展开实地调研和问卷调研,围绕“美丽浙江”政策贯彻落实程度与绿色发展理念是否深入人心两个重要命题展开,以所见所闻为依据、当地群众所感为参考,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将舟山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在空间尺度上由小及大、时间尺度上由近到远展现在大众的视野,旨在提高更多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推动国家海洋环境保护建设、海洋强国建设,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积攒蓝色力量。
舟山桃花岛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舟山群岛东南部的一个岛屿,总面积为41.7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和金庸武侠文化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这座充满武侠浪漫色彩的小岛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拥有多个景区,如桃花峪、大佛岩、安期峰、塔湾金沙等,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依海而建,向海而生。“朝拾海贝,夕佑山河”海洋环境资源调研及宣讲团为更加深入了解旅游业经济在舟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环境生态状况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组成桃花岛专项调研小组亲身体验桃花岛上的绚丽风光。通过与当地旅客与居民的紧密交流,发现当地环境生态在旅游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当地居民同样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把海岛环境治理作为发展旅游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作为一座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岛屿,只有环境得到保护,经济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当地人民才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现代化生活。
图为调研组成员采访桃花岛居民
为更好探究环境生态保护与当地居民幸福指数的关系,调研组前往定海区白泉镇觅林古树园进行了人文环境调研。觅林古树园环境优美,拥有众多特色项目,作为舟山市特色地标,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大批旅客的涌入在推动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保护的要求与治理难度同样产生了许多困难与挑战。调研团深入觅林古树园园区、居民区、野营地等多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当地环境治理存在管理纰漏、垃圾分类落实情况较差等一系列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地居民和前来旅游的旅客进行了环境保护相关的询问,发现当地居民对环境的满意情况要略低于桃花岛居民,人均幸福指数普遍较低。
图为团队成员在白泉镇调研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当今世界海洋生态环境形势对于每一个生活在沿海城市的居民来说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具体表现为海洋鱼获总量的降低与渔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随着海洋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从个人层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实处,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政府机关及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这也同样需要当地的学校及研究部门将自己的科技生产力与当地人文教育相结合,对当地群众进行科普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展开具体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为将调研成果落实到群众层面,使团队工作能够对当地环境生态保护起到实质性作用,调研宣讲团在调研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宣讲材料,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向公众展示了海洋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围绕海洋文化、海洋生态、海洋资源三方面进行了系列科普宣讲活动。成员们走进社区、乡村村委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地居民讲解当今的生态环境状况,科普海洋相关知识。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白泉镇宣讲
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综合文化素养,宣讲团成员准备了诸如“舟山锣鼓文化鉴赏”、孩童贝壳画工艺制作等创意文化类活动,积极鼓励更多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为当地海洋文化科普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组织贝壳画活动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人类探索和保护海洋、学会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时代。“朝拾海贝,夕佑山河”海洋环境资源调研及宣讲团开展的一系列三下乡活动在提高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同时,向更多人科普了海洋相关知识,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这场保护海洋环境生态的运动中,为地球、为人类的未来留下明亮的天空与清澈的大海!
图为团队成员在桃花寨调研合照
(通讯员:傅承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付湘湘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