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黎倾若)“种下希望的种子,放飞田梗上的梦。”青禾支教团的17名同学应召党对有作为青年的呼唤,怀揣着梦想的种子与满腔热血,于2024年7月16日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镇的金竹完小开启了为期15天的奇妙“播种”之旅。
启程之始,意气风发
7月16日上午,青禾支教团队员们前往沿河县委,参与2024年暑期大学生“返家乡”暨“扬帆计划”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支教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保持初心,另一件是注意安全性问题。” 崔田怡书记在启动仪式上对支教队表示欢迎的同时也殷切叮嘱道。
图为启动仪式上崔田怡书记讲话李兆鸣 摄
“七彩假期”暑期夏令营的第一课是小小营员的第一课,也是家长的第一课。7月18日,青禾支教团于金竹完小开展了意义重大的第一课。家长会上,家长们仔细阅读着交通安全责任协议以及知情同意书,与支教团队员们交流着孩子们的情况;而另一边的班会上,各班班主任则带领着孩子们一同制定班规、选举小小班干部并进行一系列破冰活动。“看着活力满满的小孩子们跟随家长走进教室,感到紧张的同时,也充满了之后与他们一起学习的期待。”信息学院生信2201班的黄浩海感慨。
图为家长们在家长会上阅读安全协议书曹禹轩 摄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身中。”身处贵州的重重山峦之中,孩童们对脚下草木之微末了如指掌,亦能洞悉村中事务之巨细,却鲜少得知大山之外对于这片乡土的独特视角。青禾支教团聚焦于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乡土人情,设计了一系列项目式课程,赋予孩子们一份对脚下大地的热爱。“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为孩子们带来沉浸式的乡土文化之旅。“追根溯源的乡土文化教育不仅仅引导着孩子们增进家园认同感,更开拓着我们的视野。”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动医2208班杨丽深有感触。
图为小孩子们在情绪脸谱手工课后欣赏集体的作品 曹禹轩 摄
层层叠叠的梯田尽诉于《小小地形调查员》中,地形图与等高线将熟悉的大山以2D的方式呈现在小朋友眼前;绚丽的剪纸艺术将古老的土家族服饰带到土家族后人的眼前;《贵韵传“姓”,黔东寻根》课程中,孩子们通过族谱图等方式深刻认识到了这片土地上稀少的姓氏;《探寻土家之魂——傩堂戏》中传神的脸谱重现这一近乎失传剧种的荣光;铜仁市江口萝卜猪的视觉选育遗传学与彩绘交相辉映,点亮了别开生面的生物课堂……支教团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发挥专长,以别样的角度描绘着贵州。
图为孩子们正在进行模拟法庭的活动 曹禹轩 摄
7月31日上午,支教团以项目课程的课程产出为展品,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乡土文化集市,沿河乡亲们纷纷前来欣赏小孩子们富有创造力与活力的手工作品,集市热闹非凡。一幅幅作品展示的是贵州风情,一张张笑脸承载的是文化自信。
图为家长正在欣赏孩子们的文化作品 李兆鸣 摄
走进大山,体察冷暖
在夏令营的15天中,除各种趣味课程的教授之外,支教团的成员们还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家访调研。放学后,由孩子们领路,几名老师开始“翻山越岭”的家访之旅。一路上,老师们与孩子们畅谈着家中的近况,向家长们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除此之外,支教团聚焦于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家访时刻向村民、村委会了解金竹村近年来农业畜牧业发展状况、生态建设、宅基地流转等基本情况;走访金竹梯田观景台等景点,积极联系当地企业以调研金竹村产业发展情况。
图为支教队员黄浩海在家访过程中与村民聊天 黎倾若 摄
支教短旅历风霜,辛勤劳作意未央。满载星河归路远,不负青春国望长。在此次支教中,青禾支教团始终贯彻着“支教+支农”的活动模式,为孩子们带去了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为金竹村带去了一份深刻的视角。在支教中扶智,在调研中助农,青禾支教团为乡村振兴贡献着一份青春力量!
文字 | 青禾支教团 黎倾若
图片 | 青禾支教团 曹禹轩 黎倾若 李兆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