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履三江水,从返乡求索“新农人”到产业标准“兴农人”

发布时间:2024-07-31 21: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凯盈 何泳陶 方媛媛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马凯盈 何泳陶 方媛媛)新会陈皮气润味甘,以其独特药用价值和膳食文化享誉市场,特别是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一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靓丽名片。然而,陈皮市场的“原生缺陷”也日益明显:一直没有出具品级分级的标准文件,造成了陈皮市场良莠不齐、标价混乱、真假不一的乱象。

图为推“陈”出新实践团成员代表合影

为促进新乡村特色产业标准化,广东省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推“陈”出新实践团于2023年与新会团区委开展结对,并于今年7月再次前往江门市新会区,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项目推介等形式对陈皮产业标准化问题进行研究。

图为团队采访当地村委照片

图为实践团采访当地商户

为啃动“产业标准化”这块限制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最硬、最顽固的骨头,推“陈”出新实践团目见足履,以全产业链调研为目标,摸清陈皮从柑树种植、采摘加工到陈化出厂、包装销售的每一个步骤。结合前期调研基础及本次三下乡实访材料,团队发现了新会陈皮标准化过程中的难点,如新会陈皮本地市场环境复杂,品级标准难定;政府难于与企业达成标准化制定的合作意向;缺乏支撑标准落地的鉴定技术等等。

图为推“陈”出新实践团与三江镇政府负责人进行项目交流

7月18日,在与新会区三江镇政府的座谈交流中,团队针对三江镇陈皮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向三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炎胜、团委副书记李佳丽、农业专家陈活起等人介绍团队项目。从交流中得知,目前本地种植的很多树种曾是几年前引进的,与新会陈皮的原产树种有差别但难以分辨,几乎完美地融入了本地陈皮市场。

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7月23日,推“陈”出新实践团受邀参加新会区陈皮产业链党支部会议,并首次正式向来自新会区产业链党委、区农业局和会城法院等各方领导和多位企业负责人介绍了由高校师生团队研发的红外光谱扫描、微生物图谱试剂盒、电子鼻等陈皮鉴定技术,并进一步提出了开发一款新会陈皮线上专属平台的计划,该项目得到不少企业负责人的认可和支持。

图为团队在当地村委调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为实现强农、兴农的梦想,无数高校“新农人”奔赴一线,为解放农村新质生产力而不懈奋斗,将希望埋藏村头田野,用科技点亮农业未来。

展望未来,推“陈”出新实践团将进一步利用与新会区团委的结对平台,发挥华南农业大学陈皮研究中心、陈皮产业学院的高校研究平台优势,以自身所学助力乡村产业链持续发展,是“新农人”,更是“兴农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何泳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