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4日期间,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纤毫寻迹小队深入进贤县三大优秀传统村落,展开了一系列实地探查。

发布时间:2024-07-31 18: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纤毫寻迹实践队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22日下午,纤毫寻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纤毫寻迹小队于7月22日至24日期间,深入进贤县三大优秀传统村落,开启了一场文化探索之旅。

迹小队抵达了享有“华夏笔都”美誉的进贤文港镇,探访了北宋名相、文学巨匠晏殊的故里。步入晏氏家庙,一副“笼内参岭收富范,门前桃李重欧苏”的对联映入眼帘,瞬间将众人带入那段辉煌的历史岁月。家庙之内,晏殊的肖像画栩栩如生,仪表堂堂,其下题字“五世祖登神童科观文殿大学士讳殊公像”,字里行间透露出其当年声名之显赫,令人肃然起敬。院落中的墙壁上张贴着晏殊的诗词名篇,这些诗篇皆脍炙人口,如“一曲新词酒一杯”。探访过程中,队员们仔细端详着各个地方,深入了解晏殊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深刻感受到这位历史名人的非凡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他们纷纷表示,晏殊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更是一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名人。晏殊故里不仅是研究其生平和文化的重要场所,更是一张展示当地文化的亮丽名片。而文港镇作为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散文家和教育家晏殊的故里,自古以来便是抚河文化、临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文风昌盛,数百年来孕育和影响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同璀璨星辰般照亮了中华文化的天空。

次日,纤毫寻迹小队马不停蹄地转战至风景秀丽的西湖李家。这座拥有6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名列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静静地等待着实践队员们的探索与发现。走进古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陇西堂、古戏台、古门楼、文化墙、名人墙……这些古迹不仅是村庄兴衰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村民们情感与记忆的寄托。队员们在此驻足,细细品味这份历史的厚重,感受李氏家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家族情怀。然而,西湖李家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蕴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等待着队员们的聆听与感悟。德胜楼,这座以红漆、红墙、红灯笼装饰的建筑,成为了红色教育基地的标志性建筑,处处洋溢着浓厚的红色情怀。走进楼内,通过图片展览、实物展示、视频解说等多种形式,队员们仿佛回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纤毫寻迹小队将借此次实践活动,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7月24日下午,纤毫寻迹小队来到了江西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杨溪李家。一踏入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队员们便被碧水环绕、麻石古巷、长堤翠柳的诗意景象所吸引。在进士广场,一排排进士雕塑诉说着李家村深厚的文化底蕴。重走举人桥、进士路,队员们发现家家户户门旁都贴有家规家训,内容各异却都蕴含着深厚的道德力量。从“教育立家”到“新风兴家”,李家村的家风建设理念不仅体现了村民们的智慧与远见,更为当地乃至全国的家风、家训、家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范本。它不仅让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铭记家族的传统美德与价值观念,更为社会传递了一股正能量。李家村的家风建设非常值得各地学习和推广,让优秀的家风、家训、家教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次探索之旅,纤毫寻迹小队不仅见证了进贤县三大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底蕴,更深刻体会到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保护文化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文/图 纤毫寻迹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付颖荷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2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