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电“青春知行团”三下乡: “赓续红色血脉 ‘普’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7-29 17: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易成 李唯佳 龙秋麟 肖璐   阅读 7.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易成 李唯佳 龙秋麟 肖璐)南腰界镇位于酉阳县最南端,与贵州省沿河县、松桃县、印江县、重庆市秀山县接,是渝黔边区四县结合部的革命老区。凭借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被列入全国传统村落第一批保护名录、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名录、被评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34年的盛夏,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贺龙、关向应曾经建立起4处苏维埃红色政权。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六军团在南腰界胜利会师,8000红军扎满了方圆20里的村村寨寨,留下了一段段红色往事。

90年后的今天,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推普‘酉’声 语润乡村”——青春知行团推普实践队,踏上这片红色土地,寻访这片土地上的长征精神、老区精神。  

“南腰界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在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酉阳段)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景区建设,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只要身体允许,就会继续发挥余热,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让更多人了解南腰界的红色历史。”通过采访南腰界文物管理员杨胜学,实践队员了解到。

 杨胜学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司令部旧址向实践队员介绍红二、六军团会师的经过。余林盛 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杨胜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在记录本记下了南腰界镇每一个村的文物资料,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时光荏苒,得益于杨胜学馆长的默默守护,那些记录着南腰界红色故事的文物,如今依旧静静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故事。

杨胜学在南腰界红三军旧址向实践队员介绍旧址的历史故事。 顾鑫焱 摄

新时代青年应以敬仰之心回望过去,以坚定的信念拥抱未来。为使下一代新青年更好的学习、理解、践行长征精神及老区精神,实践队员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以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 周年为主题,组织开展“五红”进课堂,包括红色诵读、红色书写、红色讲述、红色手工等。课堂上,实践队员与小朋友们一起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实践队员引导小朋友们用普通话分享经典红色故事,书写红色诗歌《七律·长征》,通过拼音注解学习红色绘本《长征路上红小丫》,制作红军长征手工贴画,并带领小朋友们制作红军包,让当地小朋友们在一次次诵读、一个个故事、一首首红歌中学好普通话,重温革命峥嵘岁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热情。

实践队员帮助小朋友一起完成红军包的制作。 蒲自强 摄

红旗漫卷,薪火相传。为更好的重温先辈们的革命岁月,实践队员与南腰界志愿讲解员——冉剑峰老师一起带领当地小朋友们重走长征路。

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前行,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重走红军大学、红三军宣传队、司号排、没收委员会、油印办公室、传令兵住址等红色遗址。其间,一件件实物无言而厚重,一个个故事质朴而感人。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

实践队员和小朋友们在冉剑峰老师的带领下重走长征路。 余林盛 摄

而正是这样的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让实践队员在自身领悟到长征精神及老区精神具体体现的同时,也萌生出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为下一代新长征路上的领路人埋下一颗红色的种子,只待种子成长发芽,使下一代领路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促使小朋友争做长征精神及老区精神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及老区精神。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不论新时代青年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取得了多大成就,新时代青年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易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