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羊肚菌 撑起致富伞——暑期三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7-29 13: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文静   阅读 1.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29日讯(通讯员 张文静)在炎炎的暑期,团队成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着满满的热情与期待,成员一行人来到了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曾家镇这个美丽的地方。团队成员被分成了两组,一组成员负责在曾家初级中学支教,另外一组同学则负责深入当地农村,开展农户调研。这次活动让团队成员从书本到田间,从理论到实践,不仅增进了成员对中国乡村现状的了解,也切实让成员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与淳朴,更是一次对团队成员能力的挑战和心灵的洗礼。

几经辗转,团队成员终于到达了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庄,这里的蓝天白云、潺潺流水让成员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周车的劳顿瞬间蒸发,大家都很开心,拿起设备就开始拍照记录,想要留住这美好的瞬间。图为镇坪县曾家镇 张文静 摄

稍作休整,团队便分配好了任务准备出发,第一站,团队成员来到了阳河村,徒步上到半山腰,找到了一户种植规模较大且种植技术较为成熟的人家,叔叔很热情的与团队成员聊天,向团队成员介绍当地的自然条件与农作物种植情况。在询问中团队成员得知,镇坪县是一个山地较多且较为集中的地方,地势起伏较大,很少有大片的连贯的平坦土地,除此之外,当地最主要的产出农作物是玉米、大豆、红薯、魔芋、土豆等,在叔叔的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他采用农户+合作社+基地的形式自创了一种农业套作模式,玉米和香椿的套种,团队成员在叔叔的带领下来到了套种地里,亲眼见到了这一生产模式。不仅如此,规模化的生产也让附近的农户有了一份额外收入,在农作物丰收的季节,他们可选择帮助当地农业大户进行农作物收割,以此获得劳动收入。为达到产销平衡,叔叔还有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在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农产品经常一上线就被一扫而空,根本不愁卖不出去,叔叔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团队成员忍不住跟着一起笑了起来。我们又询问叔叔是否了解过羊肚菌这一农作物,叔叔说知道,只是镇坪县的地形不太适宜羊肚菌的生长,并且目前尚未有农户开展羊肚菌种植产业,若是技术成熟他的种植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图为阳河村香椿种植大户杨先生为团队成员介绍香椿采摘 张文静 摄

隔天,团队成员又来到了桃花村,首先采访了一位商店老板刘女士,了解到桃花村农户的主要种植作物为黄豆和玉米,冬季土地闲置,无大面积种植农作物,土地利用率较低,团队成员向刘女士介绍了羊肚菌种植条件,即为十一月份种,来年二三月份收,刚好在冬季土地闲置的时期,刘女士表明若技术成熟愿意尝试种植羊肚菌,只是先前有木耳、土豆、魔芋等企业先后在此试点办厂,但由于面临销售渠道不定等问题,就此作罢,此外,桃花村的年轻人大多数选择进城务工,村中的留守老人较多,因此年轻劳动力较为短缺,这也成为发展羊肚菌产业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图为青台村水稻生长情况 张文静 摄

走着走着团队来到了一户老人家,白奶奶正在把磨好的土豆粉拿出来晒,团队成员好奇的询问,白奶奶告诉团队成员土豆粉的做法和用途,并热情的留成员在家吃饭,团队成员告诉她得继续走访调研,她还热情地想要给团队成员装一些土豆让团队成员带回家给家人品尝,此刻团队成员切实的感受到了老一辈人的热情与淳朴,也体会到了中国乡土情。

时间转瞬即逝,临行之际,团队成员对这个朴实温暖的小镇产生了深深的不舍与眷恋,团队成员从未想过我会如此喜欢一个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的地方。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清澈的眼神,乡亲们淳朴的笑容和热情的款待都深深的刻在团队成员的脑海里和心里。至此团队成员明白了,下乡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责任与担当的体验。回顾这次的三下乡活动,它不禁让团队成员了解了镇坪县的实际情况,更让团队成员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合作,并在实践中锤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段经历无疑将成为团队成员人生中的一个宝贵的财富,激励团队成员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图为团队成员在青台村调研 张文静 摄

在未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会将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动力,继续关注中国乡村的发展,大力支持乡村振兴。团队成员坚信,只有脚踏实地的去了解、去服务,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这次“三下乡”活动,是团队成员成长道路上的一座丰碑,它见证了团队成员的成长,也指引着团队成员未来的方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俞金慧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