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 “乡约逐梦”突击队·一村一世界,腊圃村860年古韵古风

发布时间:2024-07-29 13: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茜茜   阅读 6.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腊圃村简介

  腊圃村自宋朝至今已有860多年历史,地处小楼镇中部,是小楼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增城国字号农产品“迟菜心”的原产地,最早开始集体种植的村之一。腊圃村不仅农业种植基础扎实,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报德文化、樗树文化、仓沮文化、腊梅文化等,村中现保存有一批古建筑文物和老街古巷,其中有岭南地区唯一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民间信仰场所报德祠、元代古建筑赖氏宗祠、朝阳门等。

报德祠

报德祠位于小楼镇腊圃村,该祠将近800年的历史,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奉祀武将赖麒卿。与仓沮圣庙、景星楼并列且互为一体,形成三教合一古建筑群,以独特三教融合闻名。报德祠门槛高耸,内藏中门,古祠由木梁支撑起庙顶,但整座古祠没有用一根铁钉,规格非凡。此祠虽小,却因皇帝恩赐而独具一格,彰显尊贵地位。

朝阳门

 朝阳门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腊圃村的历史变迁。近年来,朝阳门得到有效保护,并具备旅游开发价值,当地政府和村民组织了村歌《招贤山下腊梅香》的传唱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歌唱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腊圃村的独特魅力。

青云里巷

 作为腊圃村的一部分,青云里巷保留了该村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建筑风格。随着腊圃村的整体发展,青云里巷也会成为游客了解腊圃村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

 

赖氏宗祠

  赖氏祠堂的建筑风格因地域和时代而异,遵循传统祠堂的建筑规范三进或五进布局。它不仅是祭祖之地,更在现代转型为老年人活动中心。建筑占地930.3平方米,总面阔21米,总进深44.3米。在饱经数百年风霜后,祠堂已老态毕现,虽重建,但红砂岩门枕上的浮雕,却依然灵气盎然,整座祠堂依然保留着元代建筑的风格。这座古建筑,作为文化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情感,同时也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影”动乡情,“画”传腊圃,融媒体视角下的腊圃故事徐徐展开,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乡约逐梦”突击队带你走进腊圃村,见证腊圃的文化历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茜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