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学子三下乡丨雷锋精神践行团在“推普·筑梦”实践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4-07-26 20: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熙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 李天赐)踏足乡土,三下乡行,心系民生。华德青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踏上了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旅程,从黑龙江省到湖北省再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从北至南跨域上千公里,从东至西横跨三地,将推普筑梦的种子播撒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此期间,雷锋精神践行团深入湖北省军马场社区以及周边乡村躬耕实践1个月,累计志愿时长共计3000余小时,以“课业辅导行”、“多元课程体系促个性飞扬”、“推普筑梦,同语共融心”等多元化活动,让乡村的老人们浑浊的眼眸透出光亮,社区的孩子们露出灿烂的微笑。该项活动受到多方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地方日报、报纸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军马场课业辅导行,团队齐心育童梦 。雷锋精神践行团的志愿者们怀揣青春的热情与担当,深入军马场社区,为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以青春为笔,担当为墨,耐心与爱心交织成最细腻的辅导篇章。

  图为志愿者们深入军马厂社区开展爱心暑托班活动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多元课程体系促个性飞扬,成长守护共同行。雷锋精神践行团的志愿者们精心构筑了一座涵盖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知识殿堂,让孩子们沉浸于寓教于乐的愉悦氛围,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的甘露,在丰富多彩的实践舞台上磨砺自我,开拓视野,放飞梦想!

图为志愿者们和孩子们合影留念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从美术课堂的艺术的盛宴,折纸艺术如魔法般变幻莫测到黏土世界里孩子们以手为笔,心为墨的美术塑造,书法课上一笔一划皆显神韵,棋艺对弈智慧与策略的较量再到剪纸艺术传承千年文化的精髓等多元化课程培养孩子们的课余兴趣。

图为实践团队在社区开展美术绘画活动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在社区开展书法课堂活动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思想引领”理论课堂大科普。雷锋精神践行团的志愿者们凭借专业优势,以生动实验与激情演讲为钥,为孩子们开启理论文化探索之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化知识,培养逻辑思维,点燃探索未知的热情。

图为实践团队在社区开展理论科普大课堂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从了解袁隆平爷爷为的“禾下乘凉梦”到学习雷锋叔叔的“发光发热”再到安全知识的普及,生动的课堂给孩子们埋下为国争光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袁隆平爷爷的事迹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向孩子们分享雷锋故事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向孩子们普及安全防范知识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推普筑梦,同语共融心,助力乡村振兴。雷锋践行团的志愿者们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精心策划并呈现了一场丰富而精彩的文化知识盛宴。此次推普活动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多个乡村和社区,深入到家家户户。通过举办普通话培训课程、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了当地的普通话水平,增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普通话的普及,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乡村产业的拓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教育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普通话推广课堂 通讯员 李天赐 供图

民族复兴之路,乡村振兴为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场实践的历练,更是一次青春与责任的精神传承。推普行动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文化的传承、思想的引领,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广大华德学子以青春之名,投身乡村建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熙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