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大同在路上——华科大“喻竹计划”大同实践团赴海博夏初大同储能基地、大同光伏电站开展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07-26 09:3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悦洋   阅读 7.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夏日的大同,天蓝、水绿、风清、云淡。新城的柏油路上,俯瞰是悠悠清澈河道,环顾是幢幢舒适民居,一幅以生态为底、绿色宜居的新画卷在云中大地铺展开来。这是大同大力推行节能减排、践行“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大同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煤炭压舱石、风光地储氢、产品多元化、源网荷储联”的新型能源体系。2024年7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喻竹计划”山西大同实践队赴海博夏初储能基地和大同光伏电站开展调研。

一、能源转型“强引擎”

海博夏初储能系统智能制造大同基地项目是由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夏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共建项目。在海博夏初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先后参观了海博夏初公司展厅与储能系统生产线。通过调研,实践队员了解到项目整合利用了大同经开区装备产业园现有厂房,规划建设集“智能产线、智能仓储、智能物流”三位一体的智能化储能设备生产基地,并规划建设三条年产能累计达6GWh储能装备制造生产线、储能电池实验室和系统研发中心。该项目总投资6.3亿元,分三期推进,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带动地方就业超500人,将成为华北地区智能化程度最高、最低碳环保的储能产业示范区。

通过采访公司工作人员,队员们还了解到基地可实现电芯上料、OCV测试、等离子清洗、电芯涂胶、模组堆叠和绝缘检测等10余道工位自动化,自动化程度达85%以上,工艺智能制造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但与宁德时代的电池产品相比,所产电池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海博夏初储能系统大同基地项目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将有力助推大同市新型储能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为大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二、能源转型“绿动力”

通过赴大同市光伏电站调研,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大同在能源转型赛道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目前,大同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875.44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达到52%,光伏、风电并网容量861.66万千瓦,位列山西省第一方阵。全市共有并网光伏发电项目45个,总装机容量345万千瓦,项目遍布10个县区,在建光伏发电项目10个,总装机容量92.5万千瓦,光伏发电比例在全省位居第一。

大同市大力引进光伏项目,积极探索利用荒山坡地、盐碱地、采煤沉陷区荒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不断完善落地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难题,光伏重大项目频频落地,进一步增强、激活了大同光伏产业发展的实力与活力。其中,位于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土井村西的熊猫光伏电站,是全球第一座以大熊猫为造型的光伏电站。该电站将光伏板排列成熊猫形状,现在已成为大同乃至中国光伏产业的一张招牌。这座建设在1851亩盐碱地上的电站聚集了17万块光伏板,年发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27万吨。

逐日前行,绘就绿色画卷。通过加快布局储能与风光等新能源电站,大同市将进一步把握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形成更多绿色新业态,同时服务好、培育好现有企业,协同打造创新链,夯实产业人才基础,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让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常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悦洋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1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