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三下乡”支教行:以知识之光,照亮乡村未来

发布时间:2024-07-21 13:4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萧雅   阅读 6.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 王萧雅)
“支教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我们无法给你一个直接确切的答案,但若是你亲眼见证支教即将落幕之际,孩子们伏案疾书,以最真挚的情感,用略显稚嫩却坚定的笔触,为老师们写下句句离别祝福时,那份深情与不舍,早已超越了言语所能表达的范畴。”在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有这样一支队伍——“千方爱心支教团队”,他们承载着一段长达十九年的光辉历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支教精神的深刻内涵。

【晨光破晓:新旅程扬帆起航】

如今,随着又一个夏天的到来,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的“千方爱心支教团队”再次整装待发,踏上了前往六安市叶集区石龙河村的支教之旅。他们带着对教育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以及对乡村的深情厚谊,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晨光中,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定而温暖,仿佛预示着一段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关于爱的故事即将上演。


为开学家长为孩子报名,填写个人信息。大学生云报 王萧雅 摄

【启动仪式:携手共绘梦想蓝图】

经过漫长的走访,7月17日在队长吴冰冰的带领下,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班仪式成为了活动启动的璀璨序章。国歌声中,孩子们稚嫩而坚定的声音与五星红旗一同飘扬,不仅是对国家的热爱,更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无限憧憬。教学安排的细致介绍,老师与学生间通过趣味游戏迅速破冰,才艺展示环节更是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欢声笑语中,师生情谊悄然生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安全主题教育如同一道坚实的防护网,为孩子们的学习之旅保驾护航。

图为孩子在进行自我介绍。 大学生云报 王萧雅 摄

【艺术启蒙:画笔下的童真世界】

午后,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绘画课成为了孩子们探索艺术世界的窗口。在葛逸飞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在五彩斑斓的画布上自由挥洒,将心中的想象与创意一一呈现。从简单的线条勾勒到复杂的色彩填充,每一笔都蕴含着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和满意的笑容,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了支教的意义与价值。


为孩子们在向老师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大学生云报 王萧雅 摄

【智慧启迪:数学游戏中的思维碰撞】

转眼间,夜幕降临,数学课的智慧之光在乡村的宁静中悄然绽放。王少龙老师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抢数游戏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乐趣。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基础的数学运算,还学会了如何运用策略与智慧去解决问题。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为在数学课上孩子们举手回答问题。 大学生云报 王萧雅 摄

【心灵交流:搭建理解与信任的桥梁】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志愿者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坐在孩子们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彼此的故事、共同探讨成长的烦恼与梦想。这种跨越年龄与身份的真诚交流,不仅让志愿者们更加了解乡村孩子们的生活状态与心理需求,也为他们与孩子们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理解与信任的桥梁。

自2006年起,当校“十佳”大学生杨千方怀揣着让知识之光洒满偏远山区的梦想,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安庆市潜山县昆仑村,创办起义务补习班的那一刻起,“千方爱心学校”便如同一颗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这不仅是杨千方个人梦想的实践,更是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教育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随着第一天的支教活动圆满结束,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的志愿者们满怀期待地迎接着接下来的每一天。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日子里还有更多的挑战与机遇等待着他们。但他们也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为乡村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与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萧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