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IT志愿服务队“三下乡”支教活动第四天

发布时间:2024-07-20 07:3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孙鹏悦   阅读 2.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孙鹏悦 朱小龙 王德鑫)2024年7月18日,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IT志愿服务队在郯城纪庄开展“三下乡”支教活动第四日,天气迎来了久违的晴天,早晨八点,孩子们的情绪分外高涨。

趁着阳光明媚,同学们迎来了特别的一课。志愿者们组织了一场思想引领模块课——《祖国旗帜在心中》,在课堂上,志愿者们首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五星红旗的背景与寓意,不忘初心与砥砺前行。紧接着带着孩子们升国旗,唱国歌,进行国旗下宣誓,孩子们肃立着,在志愿者老师的感染下,他们举起右手,铿锵有力地进行国旗下宣誓。

图为志愿者带着学生国旗下宣誓

为了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朱艺佳老师精心准备了一节专注于音标学习的课程。她以单词的音标为例,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在课堂上,通过举例单词的音标,让学生先听,然后引导学生跟读,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经过一节课的练习,孩子们对音标有了基本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了基础。

图为朱艺佳老师教学音标

经过连续两天的绵绵细雨,孩子们早已厌倦了室内的静坐生活。终于,今天云开雾散,朱小龙老师决定抓住这个久违的户外体育课的绝佳时机,引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向宽阔的院子。被雨水洗礼过的空气清新透彻,朱老师耐心地组织大家,排成了整齐的队形,开始了一系列的拉伸运动。随后,孩子们投身于各自喜欢的运动,释放着被雨天束缚的能量。他们的肢体在温暖的阳光下得到了自由的舒展,整个院子都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图为孩子们在体育课玩耍

孔子的人生态度和道德修养,历经千年依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典范。王伊茗老师在《中华传统文化》课堂上,从孩子们更感兴趣的形象入手,介绍人物故事,逐步引出孔子的思想著作以及名言故事,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同时,还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智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孩子们了解到了文化根源,有利于文化自信心的增长。

图为王伊茗老师介绍孔子

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之一,以其独特的象形特征深受人们瞩目。张怡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通过亲手书写来体会甲骨文的象形精髓。他们发现,甲骨文的每个字符都像是一幅画,既有形象的外观,又有深刻的内涵。比如,“山”字就像一座座山峰耸立,“水”字则宛如一条条流水潺潺。这种象形的特点让孩子们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图为张怡老师带同学们学习相关内容

初中学习也丝毫没有懈怠,无论是课堂上的讲解还是课后的辅导,杨瑞老师和王伊茗老师两位老师都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断攻克不会的题目,慢慢夯实新学习的内容,巩固已学习的内容。

图为王伊茗老师讲解知识点

经过了一天的学习,志愿者们和小朋友们关系日益密切,同学们对课堂热情越来越高,他们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展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志愿者老师们也深受感染,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图为孩子们做眼保健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于轹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86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