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下田做实践,助力乡村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7 12: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946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秦皇岛5月17日讯 (通讯员 董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近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携手同心,与爱同行”一团一品实践服务型团支部全体师生前往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校内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在老师的讲解演示下,农科学子了解到土地耕作的规律并带上铁铲和钉耙下田实践,进行深入学习。

了解农业机械,区分深耕旋耕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指导教师韩金玲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了解用于土地耕作的现代化农业机械,简单介绍了拖拉机配备耕田机、犁、耙等农业工具进行耕地 、翻土、整地等作业以及犁耕机的作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实践团成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农机知识,了解深耕旋耕。深耕机,通常耕深可达到20-35厘米,可以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适用大面积土地耕作。而旋耕机是耕作表层,耕深为10-20厘米,主要作用是将土壤翻松、平整,以便于后续作物的种植和管理,适用小面积土地耕作。除此之外还体会到了农机带来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的提高,随着农业智能化的发展,未来农机的生产效率只会更高、更稳、更快,随着人才引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农村经济文化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支柱力量。

老师讲解农机知识,了解深耕旋耕。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成明晖 供图

学习实践相结合,田间学问记心中

习总书记曾言:“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青年人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主力军。乡村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离不开青年人躬身下田做实践,离不开青年人“面朝黄土背朝天”脚下“粘泥土”浑身“接地气”的劲儿。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作物遗传与育种教学部李昊昱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躬身下田,体验翻土耕地,学习不同作物翻耕时间的不同,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土质土壤进行作物耕种,比如黏质土适合种植:金银花、柳树、水稻、小麦、蚕豆等。砂质土适合种植:胡杨、香椿、葡萄、仙人球、凤梨等。壤土适合种植:薰衣草、玫瑰、美人蕉、百合、茉莉等。此外,不同土壤还适宜种植不同的中药材,如土质肥沃不黏适宜种植菊花、紫苏、红花等;贫瘠土地适宜种植甘草、枸杞、决明子等;荒山秃岭适宜种植蒲公英、菊花、黄芩等。老师还讲解了使用铁铲和钉耙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实践团员六人分组,各自5*5米对土壤进行翻土耕作,面对自己身前的这块儿土壤,实践团员热情空前高涨,烈日炎炎也挡不住实践团员的激情。实践团成员埋头苦干,认真完成每一件任务,履行好每一项职责,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

同学们翻土耕作。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成明晖 供图

农科人身逢盛世,也重任在肩。在面对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实践团成员不仅是农科人,更是青年人。实践团成员应当持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练就过硬本领。把田间热土当作广阔课堂,在不断实践学习中提升自己,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知识贮备,在实践中不断激发潜能,积累知识。漫漫征途,惟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行稳致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0 赞